【图】真假难辨的高仿名画 必学的鉴赏技巧让你免受被骗

2015/9/3 4:22:49 作者:O2-ouyan… 来源:yxlady
另外,在专家靠不住的情况下,真正健康的收藏还是要加强自己的学识,凭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这样才能享受到收藏的乐趣。辨认仿真作品画作空白处著名书画收藏家

这些造假者,多数为资深的行家里手,在圈内有着挺高的知名度,他们手中本来就有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等人的真迹,用其进行极少量的高仿复制,再依据真品补笔补色,轻易就能骗过初入行者。因为现在很多人对字画的基本鉴定就是看会不会反光(用宣纸进行印刷,自然是不会反光的);再拿纸巾蘸点水,到画作上扫一下,看掉不掉墨—补笔补色的作品自然是墨迹清晰可辨,一般的藏家也就以为是对的。这样的复制品有的还拍出了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天价!因为这些造假者在全国的名气比较大,头上顶着不少光环,已经取得了拍卖行的高度信任,真品、赝品同时送拍,三张真迹夹带五张假货,拍卖行糊里糊涂就被骗了,任其上拍。除此之外,这些赝品也大量流向一级艺术品市场,使得造假者大发横财。除去每张画几千元的成本,有的造假行家一年收入过亿,这对艺术品市场、对初级藏家无疑是极大的危害。据调查,广东某藏家手中的李可染画作,起码有两千张,但大部分是赝品,而且其中有不少就是高仿的复制品。
以仿充真,在拍行现在很难奏效

著名书画收藏家、鉴赏家石金柱的观点则不相同,近代大名家的作品,一件作品动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资金雄厚的藏家即便有心要买,也会找一些专业人士帮忙“掌眼”,靠复制再上色之类的手法,是糊弄不了的。仿真复制造假或木版水印造假,都是商业化运作,属于社会层面的低级造假,而那些书画大家们的学生,用相同材料、相同笔墨、相同印章造的假,才是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有时连专家都如坠云山雾海。近现代名家的学生仿作,并不罕见,有的甚至已经通过多次拍卖、反复出版洗白了,变成大家公认的真品。有句行话叫“吃行家”,就是专门打专家的眼,那绝非简单的商业利益可以比拟的。

上一页1234下一页

高仿名画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