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引入外资的特点?

2024/10/30 16:14:45 作者:佚名 来源:yxlady
中国汽车行业引入外资的特点?

以北京现代、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和华晨宝马为代表的新一轮引进合资呈现出新的特点:

  背景不同。在加入WTO之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放程度和市场培育程度都不高,但鉴于潜在市场的诱惑,大多数跨国公司还是来到了中国。有些企业,譬如德国大众到中国,实际上是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其他企业譬如丰田,对进入中国市场心存疑虑。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放程度和市场培育程度大大增加,局面为之一变。

  目的不同。上世纪80年代,官车消费占据了很大一笔财政开支和外汇支出,引进合资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替代进口。至于发展轿车,在1987年国家确立“三大”之前,还是处于争论之中的事。而随着轿车市场的发展,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需要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宏观经济方面的内需不足,进一步坚定了宏观决策层发展轿车工业的决心。

  主体不同。以前的引进合资,中央政府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随着投资体制的改革,地方政府的投资决策权扩大,地方政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譬如,北京一直想发展轿车,但一直得不到批准,现在,它终于拿到了现代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北京市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为“市长工程”。宝马项目,现在同样可以被认为是辽宁省的项目。

  程度不同。过去只是单一车型、单一项目,加入WTO之后,则扩展为全系列车型、全方面的合作。这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家在微观层面干预减少,企业的生产自主权扩大了。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整个经济的对外开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成为搞活国有企业的一个试点。东风日产的全面合作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品牌层次不同。早期引进合资,主要引进的是大众化品牌和车型,从大众到后来的通用、福特,莫不如此。新一轮引进合资,在品牌层面上有所拓展。宝马的到来,标志着豪华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并带来了奔驰轿车何时来、卡迪拉克何时来、凌志何时来、林肯何时来、奥迪怎么办等一系列疑问。

  灵活对待国产化率。过去本着“以市场换技术”的原则,对国产化率非常看重,尤其是在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后,这就成了一个硬指标。加入WTO后,国产化率取消了,企业在对待国产化率方面表现出了灵活性。不论是北京现代还是华晨宝马,初期的国产化率都很低。即便如此,鉴于劳动力成本、供货时间和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考虑,企业都在加快配套体系的建设。

  更强调研发中心的建立。过去引进合资看重国产化率,在实际运作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国产化率不等于消化了技术,也不等于创造了自主品牌。在新一轮引进中,研发中心的建立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这也是在中国既往合资合作的反思结果。北京现代着手建立研发中心、东风日产的研发中心在合资合作框架中占有很高的位置、华晨坚持双品牌战略,都是这方面的例证。(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