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绘画
本文对中国20世纪60年代与21世纪初乡村题材绘画的功能性与目的性的对比研究,并延申出乡村题材绘画在当下的意义变革的思考。文革前乡村题材绘画以“建设新中国”、描写社会新生活为己任。绘画主要是表现领袖人物考察乡村生活的情景和反映乡村现实生活,描绘地方风土人情和农村人民 生活为主要题材。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思想和施政纲领,在“移风易俗”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绘画的目的性是为了体现集体主 义意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反映新中国农村变革及新面貌。 随着时间的推移,21世纪初乡村题材绘画发生了很大改变。中国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同时伴随着西方艺术的影响,艺术家们的观念开始转向多元 化、个性化、审美化。另外绘画的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象征手法、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主义手法、新图象等一系列绘画方式被广泛应用。乡村题材绘画的美术倾向 也不再那么单一,表现为一方面是对传统乡村题材绘画一定范围的延续;另一方面是对乡村题材绘画的个性化创作,追求新颖和强烈的视觉效果;还有一些画家是对 传统风土人情的向往与感情倾注。21世纪绘画倾向的改变导致了绘画功能的转变,开始转向对乡村的封建性和落后性的批判,体现人文意识等新思想。 乡村题材绘画的这种变化同时也推动着艺术家创作语言的变革。画家的意识视角和表达发生着转变,传统乡村题材为主题的绘画开始被边缘化,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发 展乡村题材绘画,就要变革绘画的创作观念与语言,从而推动乡村题材绘画的新发展,这些变革也是画家个体表达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