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铜鼓文化? 广西铜鼓特点?

2024/9/22 9:49:07 作者:佚名 来源:yxlady
广西铜鼓文化? 广西铜鼓特点?

广西铜鼓文化?

        铜鼓之所以称其为“重器”,是因为它象征着权力与财富,拥有它便“极为豪雄”,能集众称王,震慑四方,以致 “群情推服”。铜鼓价值千金,一鼓“可易千牛”,获鼓胜获十万军。铜鼓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

铜鼓是中国古代一种打击乐器,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最初铜鼓是作饮器之用(即釜),后才演变为敲击乐器。

        铜鼓的外形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

       据裴渊《广州记》和刘恂《岭表录异》:壮族铜鼓有的“面阔丈余”,有的“厚(仅)二分以外”,“其身遍有虫、鱼、花、草之状”,制作极其精巧。

        铜鼓舞特点

  动作按其形式有六七种。每种动作各有不同的舞步和节拍,风格不尽相同。铜鼓舞中的集体舞以一种固定的男女青年围成圆圈队形。其队形还有半圆形、一字形、纵形、交叉对跳、四方形等。舞步矫健有力,舞姿粗犷灵活,动作幅度大,情绪饱满。跳至高潮时鼓手还常常伴以欢快的喊和激动的呼叫,波澜起伏的情绪和动人的场面,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豪放、朴实的民族性格,抒发了他们纯洁快乐的思想感情。

  敲法

  敲奏铜鼓的方法多种多样,鼓声铿锵而有节拍。皮鼓一面,摆在铜鼓中间。当铜鼓敲响,并进入节拍之后,皮鼓手从人群中跃出,双手执两根鼓槌,围着皮鼓敲打。他是这个舞蹈中的中心人物,必须按照铜鼓奏出的节拍,一边打,一边做出各种舞蹈动作。他打皮鼓的动作有正面打,侧身打,抬腿打,翻身打,转身打,有时打鼓心,有时打鼓边,有时两根鼓槌互相击打。动作变幻快速而有力,有的高难动作只有少数鼓手才能熟练掌握。

  铜鼓舞在表演气势上明显的脱胎于壮族古代“三月三”对歌的传统习俗,具有活跃、谐趣及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据悉,铜鼓涉及矿冶、铸造、声学、历史、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科技史、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广西铜鼓特点?

广西目前出土可考究的铜鼓有三种,在广西民族博物馆都有展示,分别是冷水冲型铜鼓,冷水冲型铜鼓,北流型铜鼓。

冷水冲型铜鼓

以广西藤县横村冷水冲出土的铜鼓为代表 的一类铜鼓。时值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晚期到12世纪的北宋时期。流行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和左江、右江、郁江、黔江、浔江流域一带。这种铜鼓形体瘦高、鼓体较大,花纹密集而趋于图案化,饰有变形翔鹭、变形羽人和变形龙 舟纹,重要特征是鼓面四周铸有蛙饰和鸟兽、人物等立体造型,奇异多姿。是石寨山 型铜鼓的继承和发展,并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冷水冲型铜鼓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 铜鼓。时当公元3世纪东汉末年到10世纪的晚唐时期。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这种铜鼓与北流型铜鼓形制相近,鼓面大于胸,胸部较为平直,鼓面花纹精细,多为云雷纹、线纹和鸟纹等纹饰。它的特征是:鼓面无立体蛙饰,而铸有三只脚蟾蜍六只。鼓背也有纹饰。

北流型铜鼓

广西北流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 。时值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到10世纪的唐末。流行于广西北流、陆川、容县、浦北、广东高州等地。这种铜鼓的特征是:面大于胸,胸部略直,鼓腰收束、凹处平缓,足部较高。鼓面的立体蛙饰瘦小,蛙身无纹,一般为四只。

广西铜鼓的做法?

首先,准备一个铜制的圆形容器作为鼓的主体。

然后,在容器的两侧固定上木制的鼓边,可以使用胶水或钉子固定。

接下来,选择一块漂亮的布料,将其裁剪成合适的大小,用胶水或针线固定在鼓边上,这样可以增加鼓的美观度。

最后,你可以在布料上绘制一些图案或贴上一些装饰物,以增加铜鼓的艺术感。这样,你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简单又漂亮的铜鼓了。

广西历史文化?

广西主要包括以下七大历史文化:

以甑皮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水利文化;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文化;以靖江王府、王陵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

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和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文化;以李宗仁官邸及故居、徐悲鸿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故居文化。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主要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墟、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踩花山和芦笙节、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具风味的打油茶等,其中农历三月三的壮族传统歌节,最为隆重。

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节定为文化艺术节,后演化为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改为南宁国际民歌节,每年11月在南宁市举行,吸引了众多中外民歌艺术爱好者。

2016年7月15日,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6年7月,经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40余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柳州、桂林和北海,另外还有多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铜鼓什么朝代?

广西铜鼓是什么朝代,相当于唐代的。

广西壮族历史文化?

广西主要包括以下七大历史文化:

以甑皮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水利文化;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文化;以靖江王府、王陵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

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和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文化;以李宗仁官邸及故居、徐悲鸿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故居文化。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主要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墟、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踩花山和芦笙节、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具风味的打油茶等,其中农历三月三的壮族传统歌节,最为隆重。

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节定为文化艺术节,后演化为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改为南宁国际民歌节,每年11月在南宁市举行,吸引了众多中外民歌艺术爱好者。

2016年7月15日,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6年7月,经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40余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柳州、桂林和北海,另外还有多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油茶的历史文化?

广西油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广西地区就已经开始种植茶叶,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惯。到了明清时期,广西油茶的制作工艺和饮用方式已经相当成熟。据《广西通志》记载,清朝时期,广西油茶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特产,被誉为“南方第一茶”。

广西油茶的制作工艺独特,首先要选用优质的茶叶,如碧螺春、龙井等,然后将茶叶炒香,再加入花生、芝麻、核桃等干果,最后加入糖水搅拌均匀。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广西油茶既有茶叶的清香,又有干果的香脆,口感丰富,营养丰富。

广西油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在广西地区,人们喜欢在闲暇时光聚在一起,一边品尝油茶,一边聊天、打牌、下棋,享受悠闲的生活。此外,广西油茶还与当地的民间信仰息息相关,如在壮族的传统节日中,油茶是必不可少的祭品,寓意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总之,广西油茶是广西地区的一种独特的饮品,它承载着广西人民世代相传的饮茶习惯和文化,是广西地区的一张美食名片。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广西,不妨品尝一下这道美味的油茶,感受一下广西油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

广西铜鼓含什么成分?

你好,广西铜鼓主要以纯铜为原料制作而成。

北流铜鼓的历史由来?

北流铜鼓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云南。铜鼓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四川、湖南、重庆等地区以及东南亚,而北流铜鼓则是其中一类重要的铜鼓。

北流型铜鼓在两广地区传说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所铸、所留,因此也被称为伏波鼓。铜鼓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和神器,不仅被用于祭祀和庆典活动中,还是当时人们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工具。

在历史上,北流铜鼓的出现和发展与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壮、黎、布依等民族中,铜鼓都是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象征。人们相信铜鼓的声音可以沟通天地,传递信息,为人们带来吉祥和安宁。因此,铜鼓在当地被视为珍宝,被广泛收藏和使用。

总的来说,北流铜鼓的历史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云南地区,其传承和发展与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和乐器,铜鼓不仅在祭祀和庆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是人们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工具。

广西有怎样的历史文化?

广西主要包括以下七大历史文化:

以甑皮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水利文化;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文化;以靖江王府、王陵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

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和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文化;以李宗仁官邸及故居、徐悲鸿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故居文化。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主要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墟、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踩花山和芦笙节、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具风味的打油茶等,其中农历三月三的壮族传统歌节,最为隆重。

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节定为文化艺术节,后演化为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改为南宁国际民歌节,每年11月在南宁市举行,吸引了众多中外民歌艺术爱好者。

2016年7月15日,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6年7月,经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40余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柳州、桂林和北海,另外还有多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