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2]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惇”,念“敦”,于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乌镇西栅是中国浙江省乌镇的一处古镇,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
据说,乌镇西栅最早是一个农村。传说一个山民在伐树时发现了一只黑鱼,他将这只黑鱼带回家,想下厨做成一道佳肴,却不小心将鱼从锅里烤成了炭。第二天,当他想欣赏这只炭黑漆漆的鱼时,却发现鱼不仅没有变硬,反而变得更加香甜。于是就有了“乌镇炭油鱼”的美名,成为乌镇著名的特色美食之一。
除此之外,乌镇西栅还是文化名人吴承恩的故乡。相传《西游记》是在乌镇的梦窗小屋里写成的。和周边的序曲、后曲一起组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此外,乌镇西栅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民居、古桥、老街道,保存得非常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遗产之一。
乌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因此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说,乌镇有一座唐代的古桥——舒门桥,它的桥头石雕像是四只蹲着的狮子,这些狮子据说是唐太宗李世民将领军南征时捉到的。还有一些古老的民居,其中最有名的是东栅的胡雪岩故居,这是一座被誉为“江南第一民居”的明清建筑,也是一处历经沧桑的文化遗产。乌镇的历史和文化故事可以从许多方面延伸,比如说它在宋代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等等。因此,去乌镇旅游可以不仅能够领略风景,也能够深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发展历程。
1873年,浙江发生了“杨(乃武)葛(小白菜)冤案”,省,府,县三级七番,屈成冤案。
第二年,杨的妻子和姐姐赴京城告状,要求伸冤。夏同善会同28名官员联函奏请交刑部复审,获慈禧太后恩准。两年后,杨葛冤案真相大白,与冤案有牵连的数十名贪官有的被革职,有的被查办,天下皆知。乌镇是夏同善外婆家,他读书全赖外祖父所藏典籍,故1856年当他进士及第,钦点翰林时,便将“翰林第”匾挂在了外婆家的大厅上。由于夏同善是参与此事中
乌镇-江南水乡小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誉。它傍水而居,以河当街,石桥相连。河岸两边布满古乡古色的木屋,矗立在河面上。乌镇西栅景色虽美,但最让我深深陶醉在其中的,唯独西栅的夜景。
太阳溜到了山后面,留下一个昏暗的背影。夜姑娘迈着轻快的步伐悄悄来到了乌镇上空。水乡中的灯光亮了。夜色渐渐加浓,一条条船只打起了灯笼,像无数只萤火虫又似点点繁星,慢悠悠地向石拱桥下方驶来。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石拱桥下方穿过。两岸的木屋被五彩缤纷的灯光妆扮的绚丽多彩,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像一幅朦胧的画卷,给乌镇的夜晚又添上了一分色彩。置身其中,我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
乌镇的夜景真可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来形容,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细细游赏。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是的,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2000年推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现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乌镇水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纵穿镇而过,乌镇具有两大著名景区,分别为西珊景区和东珊景区,乌镇历史文化建筑密布,历史底蕴深厚,时至今日,是一座已有7000多年历史的古镇,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江南古镇之一
黄磊与乌镇结缘于电视剧《似水年华》的拍摄。作为编导的黄磊为《似水年华》勘景“误入”乌镇。“当我走进乌镇,感觉像在梦里去过,见过。”黄磊回忆说,2001年坐飞机看杂志,看到杂志上繁体的乌镇,当时瞄了一眼误以为是“鸟镇”,看了文章才知道是乌镇。“第一次去乌镇,刚好是黄昏……我仿佛来过这里……”那年,乌镇东栅景区刚开业,而《似水年华》的播出吸引一众文艺青年追剧,乌镇也走入了文青的视线。
前不久,乌镇戏剧节宣布了第九届乌镇戏剧节的主题与时间。发起人之一黄磊也在社交平台上公布了此消息。作为乌镇戏剧节发起人之一的黄磊,在一次酒后与乌镇掌门人陈向宏提起“做戏剧节”,这与当时正在寻求新IP的乌镇不谋而合,于是经过四年的筹备,终于在2013年举办了第一届乌镇戏剧节。从第一届乌镇戏剧节的成功举办,到即将举办的第九届乌镇戏剧节,乌镇戏剧节让乌镇逐渐成为热爱戏剧的人们共同的精神故乡,也成了黄磊最在意的地方。
1、名称考义
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象征紫微宫以与天帝对应,《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2、营建原则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3、建造过程
北京本来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
4、明朝时期
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故宫的建筑布局:
整体格局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据《周礼·考工记》中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建筑在北京城南北长八公里的中轴线上,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如今故宫左前面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右前面的中山公园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前面有朝臣办事的处所;后面有人们进行交易的市场 。
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三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
故宫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乌镇白莲塔,原称金莲塔,位于嘉兴市桐乡市乌镇白莲寺。原塔早毁,现塔为当代所修。
原白莲塔为宋代崇宁年间建。塔为方形七级,高十六丈,元朝末年毁于朱元璋与张士诚在乌镇的战争。后历代几经重建,咸丰年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即庚申之变),寺院毁于战火,塔身更加倾斜。同治七年(1868)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存世达七百六十余年的白莲塔倒塌。至当代,其塔基建筑被发现,且得到保护。
现白莲塔,为2005年在西栅大运河畔环河岛原样易地复建。塔方形七级砖木混合建筑结构,塔高五十一点七五米。塔基是一个二十四乘二十四米的正方形,内部地面用清水方砖铺就而成。整个塔体由第一层起向内逐渐收拢。登高远眺,运河和乌镇风光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