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六朝古都,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古迹众多,最有名的如明城墙,中山陵、明孝陵、栖霞寺、明故宫、总统府、夫子庙乌衣巷、朱雀桥等等
浦口区
位于南京市西北部,是南京主城八区之一,建区始于民国二十二年,因浦口城位于境内,故名浦口区。明太祖定都南京后认为浦口“扼抗南北,钳制江淮”,遂筑浦口城。
东门古镇
明代起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的古镇。目前街巷有明清遗存,古河道历经沧桑,不管是建筑留存还是文化遗留都是俯拾皆是。
江坂组
桥林街道林蒲社区的江坂组,书法文化是其最大的名片。
不老村
不老村隶属于浦口区江浦街道,地处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山上的不老树和不老泉,守护着这个宁静的小村庄。
九华村
共同构成了“青山为脊、田间茶园、美丽苗圃、绿水绕人家”的美丽画卷。
后圩村
这里青山绿水,白墙青瓦,一幢幢一排排充满田园诗情的徽派村落。贡里老街,家家户户都拥有“美丽庭院”。
启东成陆晚,古迹不多,唯吕四成陆于唐代有点遗迹,如集庆庵,三清殿,古银杏,进士府,老街等,仿古建筑鹤城公园住落于镇中心,也可一去,随带尝下吕四海鲜,也可去一睹启东沿海风光,恒大威尼斯,黄金海滩,圆陀角风景区都可以去。
1.石门文庙,最初建造于元朝时期,后期多次修复,其规模宏伟,布局非常严谨,雕梁画栋,惟妙惟肖。
2.夹山寺,位于夹山风景区里面,也被称之为灵泉禅院,建造于唐朝时期,之后战乱被荒废,现在已经逐步进行修复。
3.闯王陵,占地大概有两公顷,有神道,陵寝,明楼,还有紫石牌坊等建筑,整体的气势恢宏,有皇家园林特色。
4.灃州文庙,现存的建筑是清朝道光年间所建造的
颐和园 圆明园 故宫 卧佛寺 大观园 长城 法海寺 戒台寺 雍和宫 红塔寺 军事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 十三陵水库 天安门 白塔寺 轩辕陵
是城墙因为南京作为中国古代六朝之一的首都,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兴建过城墙,而南京明、清两代的城墙建设规模最大,现今城墙呈现出的结构、布局和风貌就是明、清两代建造的城墙风貌。在南京现存的城墙之中,明代的城墙建造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368年-1399年),是南京明城墙的遗址;而清代的城墙建造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年),则是南京清城墙的遗址。因此,应该是明代的城墙。
1,中山陵2,明孝陵和梅花山3,紫金山天文台4,雨花台5,玄武湖6,南京长江大桥7,夫子庙及秦淮风光带8,栖霞山9,阅江楼10,总统府11,莫愁湖12,中华门瓮城1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4,灵谷寺15,静海寺和天妃宫16,珍珠泉17,石头城和清凉山18,云锦博物馆19,阳山碑材20,甘家巷南朝石刻21,鼓楼和大钟亭22,台城、九华山、鸡鸣寺23,燕子矶24,汤山温泉25,汤山古猿人洞26,胭脂河及天生桥27,固城湖及高淳老街28,牛首山29,中山植物园30,南唐二陵31,瞻园32,明故宫遗址33,朝天宫34,梅园新村纪念馆35,甘氏故居36,江心洲37,方山斜塔38,石鼓路天主教堂39,南京大学北大楼40,颐和路民国公馆区41,龙江宝船厂遗址42,老山国家森林公园43,桂子山石柱林44,渤泥国王墓45,金陵刻经处46,南京博物院47,净觉寺48,傅家边现代农业生态园
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历史古迹有很多。南京明孝陵,南京总统府,南京中山陵,南京夫子庙,大报恩寺,鸡鸣寺,南京明城墙,朝天宫等。
保定是古城,其历史文化悠久,历史文化古迹有治理总督府,军校广场,是你的保定辖区各区县的文化古迹有易县的清西陵,到站等各种古迹景点。
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文化是以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所形成文化圈,又称金陵文化,是中华文明和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衣冠南渡中的中原主流文化与南方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南京文化,其显性特征便是南北交汇、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可谓独树一帜。
南京是中国古典文化和风雅文化的代表城市,代表着古典中华文明,作为“天下文枢”,南京文化底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南京文化以南京官话与吴语的并存互融为其语言文化特征,从历史上看,中国三次衣冠南渡使南北方文化交融,南京文化也吸纳了中原地区的主流华夏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区域;从地域上看,南京文化本源具有明显的江南文化和吴文化特征,吸纳江南文化的细腻市井。
南京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国文化,这三大历史文化又可统属于“都城文化”,主流的都城文化并不排斥其他文化,如盛极一时的秦淮文化,不仅反映了红粉文化、科举文化、祭孔文化以及市井风情,而且还包含了文人风骨、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六朝时期的南京和罗马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南京为代表的六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又是十朝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透露出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