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与安徽的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爱晚亭由来:爱晚亭座落在岳麓山脚,亭前池塘碧绿如玉,四周山林环抱,每到秋季,枫红如丹,不禁让人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绝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爱晚亭”之名亦由此而来。
长沙岳麓山爱晚亭,驰名遐迩。此亭原名“红叶”,又名“爱枫”。今名“爱晚”,其名是谁改的呢?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是:亭名“爱晚”是诗人袁牧改的。据说:袁牧访罗典(时任岳麓书院山长),罗轻其为人,不予接见。听说袁牧认为亭名“红叶”太俗,不若取“停车坐爱枫林晚”诗意改作“爱晚”,遂改。刊于1987年2月2日《华声报》上赵海洲的《爱晚亭与袁牧的诗》一文,即本此说。
上述故事颇富传奇,流传甚广。但实际上,这是“毕冠袁戴”,真正改名者应该诗毕沅,而不是袁牧。
说爱晚亭名是毕沅改的,是罗典的《次石琢堂学使留题书院诗韵二首即以送别》诗后有一条自注:“山中红叶甚盛,山麓有亭,毕秋帆制军名曰‘爱晚’纪以诗。”据现有资料,知袁牧访问岳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红叶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晚于袁牧访问时间八年,显而易见,“爱晚”亭名不可能是袁牧所改。
那么,为什么肯定说是毕沅改的呢?除了上述罗典诗的一条注以外,还因为,毕沅那时正任湖广总督,常到岳麓山爱晚亭一带游览。特别是,毕与罗有多年的交谊。他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冬游岳麓山所写的两首长律中,对罗倍加称颂,并有“旧鱼重逢要夙愿”、“精神强胜廿年前”之句。因此,揆诸情理,亭改“爱晚”者也应该是毕沅,而不是袁牧。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1792年,名字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
爱晚亭与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也是革命活动胜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
1983年,爱晚亭被湖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爱晚亭所在地岳麓山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爱晚亭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爱晚亭最有名诗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全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爱晚亭诗句,例如:“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
出自:我爱秋香
明代 :唐寅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
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
爱晚亭名字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爱晚亭于乾隆五十七年由当时的岳麓书院院长罗典修建而成,最初因满山枫叶而被命名为“红叶亭”,某年秋天,江南著名的诗人袁枚游历至麓山脚下,长沙城里的许多文人皆来拜访,惟独罗典因为不赞赏袁枚关于诗歌的“性灵说”而对之不予理睬,对袁枚的来访他也称病不见。袁枚在遭到罗典的拒见之后,独自游览了岳麓山,并且在各处景点都留下了自己的诗作,然而在红叶亭他却没有作诗,只是抄录了杜牧的《山行》,众人诧异之余,发现袁枚所抄录的《山行》比原诗少了“爱”、“晚”两字,得知此事的罗典醒悟到原来袁枚是在委婉地提醒自己要爱护晚辈,容许别人提出不同的建议,于是他正式将红叶亭更名为“爱晚亭”,而爱晚亭顶部,不仅因为岳麓山漫山的红叶,也因为这段故事更加闻名于世。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始建 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的诗句,改名爱晚亭。又经过同治、光绪、宣统、民国至建国后的多次大修,逐渐形成了当前的格局。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爱晚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是在乾隆年间,由当时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的,本名“红叶亭”,又称“爱枫亭”,后来改为“爱晚亭”。与安徽的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是杜牧,不是杜甫。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的诗句,改名爱晚亭。
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又经过同治、光绪、宣统、民国至建国后的多次大修,逐渐形成了当前的格局。今亭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1046年建)、浙江杭州湖心亭(1552年建)、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建)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上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
下联: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上联含义:走在山间小路上,傍晚时看到新种的500棵桃树皆开花,像一片舒展的红云。“山径晚”含“爱晚”的意思。爱晚亭原名“红叶”,清袁枚改今名,取唐杜牧《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