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典是收集词汇按某种顺序排列并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广义的辞典包括语文词典及各种以词语为收录单位的工具书;狭义辞典仅指语文词典。其整体结构一般由前言、凡例、正文、附录、索引等部分组成。
必然不在,淅川西周时期属于鄀国,不可能属于楚国。楚国丹阳在荆山,现湖北保康紫阳即是。因为古文献里,丹、紫相通?
魔鬼辞典
本书是一种以词条解释的形式解剖世界的书,文风类似于我们现代中国的杂文。在这部书中,比尔斯把揭露文明的缺陷与人性的弱点当成了自己的职业。他的思维方式就是拨开世界的迷雾,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1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子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阳光从叶子的怀抱里穿梭,影子斑驳,岁月晶莹,脸庞是微笑的故乡,赤足踏着打卷的风儿。女子一抬手,划开薄雾飘荡,有芦苇低头牵住汩汩的河流。山是青的,水是碧的,人没有老去就看不见了。居然是真的。——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历史典故】
屈原《楚辞》
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mi)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前言使用说明词目分类索引正文英文索引中文索引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范蠡:,字少伯,又名鸱夷子皮或陶朱公,春秋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南阳淅川县大石桥乡至寺湾镇间)人,生卒年不详,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以经商致富广为世人所知,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涅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 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由于历史的原因,楚国的都邑曾几经迁徒,其所迁的都邑之多、迁都之频繁,是其他周初诸侯所难以比拟的。
1、丹阳:熊绎始居于此,在今河南省淅川县。
2、郢都:楚文王(一说楚武王)自丹阳迁于此,在湖北省荆沙西北。
3、鄀都:楚昭王自郢迁于此,在今湖北省宜城东南。
4、鄢都:楚惠王曾居于此,在今湖北省宜城。
5、陈都:楚顷襄王二十年自郢迁于此,在今河南淮阳。
6、巨阳:楚考烈王十年迁于此,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北。
7、寿春: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迁于此,在今安徽省寿县。
楚国(?~前223年),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金文中为嬭姓)、熊氏(金文中为酓氏)。周成王时期(一说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据《清华简·楚居》记载,楚人立国之初,在鄀国盗牛祭祀一事,说明建国之初的贫弱状况;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楚怀王时期攻越国,尽得越国故吴地,越国因此而分崩离析。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正式灭亡。
郢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国都。
楚人有将都城命名为郢的习惯,由于历史的原因,楚国的都邑曾几经迁徙,其所迁的都邑之多、迁都之频繁,是其他周初诸侯所难以比拟的。
丹阳,郢都,鄀都,鄢都等都曾作为楚国的国都。楚国最早的国都在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后因与其他小国争夺汉中之地,从丹阳迁到郢。清人宋翔凤《过庭录·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考》根据楚武王伐随、代郧的时间,断定迁都时间应在武王三十五年,也就是楚武王熊通大力向外开疆拓土,侵随并开始经营汉东之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