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鼓浪屿曾长期是一座人烟稀少的荒岛。直至宋元时期,才有“圆沙洲”的名称,明时始用“鼓浪屿”名称。岛上多为半渔半农经济,最初的房屋也多是十分简陋的民房。闽南三角区的原始民居形式,自然影响鼓浪屿的民房形式。
因而,在外国人进入鼓浪屿以前,岛上的房屋与大陆本土——闽南沿海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的房屋形式没有差别。
这种形式,在一些保留完好的村庄中依然可见。即使在现代化的鼓浪屿岛上,也还有二进、四进的古老民居建筑群存在。
鼓浪屿在宋代就有福建人开始上岛开发,元代设兵员御守。明初,设汛口,建墩台。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在鼓浪屿建寨屯兵,进行抗清斗争。现今,岛上所存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建造的各式建筑共1000余座,其建筑形式多样,建筑质量上乘,因而,鼓浪屿被誉为"万国建筑的汇集地"。
鼓浪屿的建筑以欧洲古典建筑为主,受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的建筑手法影响,但又具有浓厚的西方特色。
三一堂 鼓浪屿是基督教的圣地,教堂很多,三一堂建筑独具一格,呈十字立体式罕见造型,屋顶是整个厦门地区唯一从国外运回来的。整个屋顶是纯钢结构的,屋里一根柱子都没有。 建筑独具一格,呈十字立体式的罕见造型,四方八面排水的黄瓦屋顶上,居中矗立着八角钟楼,顶尖的十字架高耸云天。红墙装饰着流畅的三角形线条。每一面都有山墙,山墙下边由方柱分成三道高达3米左右的大门,两边各有一个窗。整体建筑灰常漂亮,西方古典复兴风格中西兼修。 每到周末都会有基督徒在这里做礼拜。只可惜的是没有碰到做礼拜的时候来,要不然就可以进去一睹美丽教堂的风采了。
1、 日光岩为鼓浪屿最高点,顶端海拔96米。拾级而登,先至莲花庵,“一片瓦”巨石嵌空,形成殿堂,庵旁巨石镌刻“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庵后有“鹭江龙窟”、“古避暑洞”诸胜,中间即郑成功龙头山寨和水操台遗址,有蔡廷锴、蔡元培赞郑题咏。登临绝顶,山海奇观,风光无限,厦门、鼓浪屿、大担、二担诸岛尽收眼底。
2、菽庄花园在日光岩南麓海滨。台湾富商林尔嘉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携眷内渡,寓居鼓浪屿,1913年始建此园,以寄托对台北板桥故园的怀念,并以其号“叔臧”谐音为园名。有壬秋阁、四十四桥、叠石、假山、谈瀛轩、顽石山房诸景,为厦门名园之最。
3、郑成功纪念馆1962年1月28日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而创设。郑成功纪念馆共分七个部分,展出各种文物、资料、照片、模型等300余件。其中,关防、漳州军钢等系当年原物,颇为珍贵。
此外,还有皓月园、古避暑洞、龙头山寨等。
丰富多彩因为鼓浪屿建筑的背后有很多故事。例如,岛上的“花园别墅”是当年洋人在这里建造的别墅,这些别墅被设计成欧式或日式风格,同时也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此外,鼓浪屿还有很多古老的教堂和祖屋,这些建筑背后都有着浓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开展鼓浪屿建筑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故事和历史,同时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日光岩上海鸥翔,血肉相溶隔大洋。
骇浪惊雷声似鼓,狂风骤雨势如狼。
塔灯高耸归明路,舰艇深潜引夜航。
美好山河多锦绣,开怀拥抱思儿娘。
答:鼓浪屿的建筑是多国侨民和闽南本地居民共同修建的。
鼓浪屿是厦门岛西南隅一座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小岛,却聚集了由多国侨民、华侨群体和闽南本土居民共同营建的近千栋中西风格交相辉映的历史建筑,堪称“万国建筑博物馆”。
鼓浪屿自宋代开始就有人定居。明代郑成功曾屯兵鼓浪屿训练水师,以此为基地出兵收复台湾岛。
鼓浪屿里的建筑群被称为万博建筑群,岛上许多建筑有浓烈的欧陆风格,古希腊的三大柱式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所有的建筑大致分为3类,各国使馆、土豪私家别墅以及原住民建筑。
黄家花园
黄家花园在当时鼓浪屿千余所别墅中,号称“中国第一别墅”。充满了独特魅力和传奇色彩。
海天堂构
海天堂构建于1921年,列为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是鼓浪屿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别墅建筑群,为菲律宾华侨黄秀烺购得租界洋人俱乐部原址所建。
天主堂
坐落于鹿礁路34号,该地址原为西班牙领事馆。翻修前,结尾木结构楼板、外墙为纯白色抹灰,翻修后改为混凝土结构。中门上正中,镶一梅花型装饰窗,环以繁华浮雕,十分灵秀。
八卦楼
八卦楼又称风琴博物馆,原是清朝台湾首富林鹤寿的私人别墅,后来被改为厦门市风琴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的风琴博物馆。
春草堂
位于笔山路17号,建于1933年,是厦门第一个建筑公会hui长许春草的住宅,站在笔架山上可以看尽远处的山景和海景,外观建筑超级美丽。
日光岩、菽庄花园、风琴博物馆、海底世界、毓园、万国建筑、贝壳梦幻世界、皓月园、百鸟园 。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这里既有独特的侨乡风情,又有美味的闽南特色小吃,各式的异国建筑更是让鼓浪屿别具一格。这里有很多风格各异的老建筑,适合散步、发呆,安静地享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