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唐]孟浩然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禹尊九州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顺治皇帝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刘禹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
是女诫
《女诫》是东汉班昭撰写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由于班昭行止庄正,文采飞扬。此文后来被争相传抄而风行当时。
该书论述了女子在“夫家”需要处理好的三大“关系”,即对丈夫的敬顺,对舅姑的曲从和对叔妹的和顺。
《海棠谱》是宋代陈思汇集名人诗句、故事、杂录赞美海棠花的风姿艳质的一本古籍。
《海棠谱》三卷,宋陈思撰。思有《宝刻丛编》,已著录。此书不见於《宋史·艺文志》,惟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三卷,与此本合。前有开庆元年思自序,上卷皆录海棠故实,中、下二卷则录唐、宋诸家题咏。而栽种之法,品类之别,仅於上卷中散见四五条。
《管子》《商君书》《吕氏春秋》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唐.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士可杀不可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必须知。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
我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 2000多年前,风筝就已在中国出现。据《淮南子》等书记载,春秋时期的能工巧匠公输般(鲁班),受鹞鹰在空中盘旋飞翔的启迪,用竹、木片制作木鸢(纸鸢的前身),能在天上飞三天三夜,用以窥视宋城,侦察敌情。传说楚汉相争时,汉将韩信为瓦解被困在垓下的楚军,令人日夜赶制了一只特大的木鸢,让身轻的张良坐在风筝上,乘夜风悄悄地飞到楚军的上空,唱起凄凉哀婉的楚歌,触动了楚军的乡思,人心涣散,从而使项羽大败于垓下。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不再是木鸢,开始以细竹扎骨架,用纸粘贴成鸟的形状,可以引线乘风而上,故"木鸢"演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纸鸯"。
风筝的种类繁多,从外形上看大致有三种,一类是动物外形有雄鹰、蝴蝶、蜈蚣、蜻蜓、蜜蜂、双鱼、蝙蝠等等;第二类是人物外形,大多是流传较广的神话传说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白娘子、七仙女、孙悟空、七品芝麻官、胖娃娃等;物品外形有宫灯、花瓶、蔬菜瓜果、日月星辰等。
放风筝多为春秋两季,阳光明媚,天高云淡,孩童们在郊外旷野、在乡间河堤,牵线奔跑,逐闹嬉戏。诗人们自然不会错过这等美景,历代歌咏风筝、纸鸢的诗歌当然也层出不穷。
《风筝》
(唐) 高骈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纸 鸢》
(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
风筝在古代叫做纸鸢,描写它的古诗有不少,下面分享其中的一首
宋代:王令《纸鸢》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1、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出自:唐·刘禹锡《秋词》
释义: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2、诗句: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出自:唐代·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释义:秋风凄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而聚集时而扬散,寒鸦本已栖息也被这声响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