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诚
目前为止,顾诚先生的《南明史》(以下简称顾本《南明史》)依然是最为经典的《南明史》,没有之一。
南明史,顾诚先生写的很详细,观点也很明确,非常值得一读。初读,感觉很屈辱。一股悲愤。爱之深,责之切。
推荐三本《南明史》。
一个是明清史专家顾诚所著,一个是南明史专家钱海岳所著,一个是美国汉学家司徒琳所著,都非常好。南明区,就是南明政权控制区。南明是政权称号,一个历史意义上的政权称号。南明区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这个政权曾经控制过的领域。
根据历史文献,南明控制的最大区域不过是淮南半壁江山,随着清军南下和大顺军余部向南退却,南明控制区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缩小,直至彻底灭亡。
南明门,丽水人叫做大水门,是丽水市唯一保留的古城门,南明门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处州府六个城门最重要的一道门。
在浙西南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的英雄,其中黄富武同志在1935年12月12日,被杀害于南明门外。英雄永垂不朽。
《南明第一狠人》
明末背景。现代私人博物馆的馆主意外穿越成为南明皇帝,用自身所知道的知识,与现代人的见识,重振汉家江山的故事。猪脚成为永历朱由榔—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南明的末代皇帝。
明德历史悠久,自1929年成立至今历经了私立明德中学、昆十三中、明德中学、明德民族中学等四个阶段,长达80年的风雨征程中,明德走出了一大批各民族优秀人才,如:中国阿拉伯史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知名教授纳忠、我国首译《一千零一夜》的纳训教授、为周总理担任阿语翻译的马坚教授、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袁熙坤先生等。在数代明德人的努力下,明德今天已发展成为昆明市一所有着民族特色的二级一等完全中学。学校周边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办学规模28个教学班,各民族学生1300人左右,现有专业教师90多人。
较早记载埃及金字塔之谜的文献比较著名的文献有:
1、考古学家克莱默和汤姆森著的《 考古学禁区 》
2、希罗多德的《历史》
3、 艾德华兹著《埃及金字塔》
4、王海利所编写的《埃及通史》
5、孟德尔生著《金字塔之谜》
6.、迈克尔.贝金特著《文明的疑踪》
7、孟德尔生著《金字塔之谜》
埃及金字塔之谜是人类史上最大的谜, 它的神奇远远超过了考古发现在古文献记载,关于金字塔的各种议论五花八门,其中既有科学的考证,大胆的推测,又有神奇的假设,想入非非的臆测,更有一些庸人、巫师提出种种扑朔迷离,荒诞不经的说法,但最早一说并不可考。
版式即古籍每一印页的格式。印页上 各部分都有特定名称,主要有:版面:指每页上印版所占范围。版框:版面四周的粗线,也叫边栏。 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 叫“左右栏”。
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有的印页 版框上下栏单线,两旁双线,被称为“左右双边”或“左右双栏”。 版心:每页版面正中的位置,又叫节口。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 图案,有的还印有书名、卷数、页码及本页字数,明代以前,版心下方往往还印有 刻工姓名。
行格:版面之内,用直线分成若干行, 每行有若干字,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 惯以半页计算,称“半页x行x字”, 有的简称“ X行X字”,若每一行中有两 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作“小字双行X行X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 文相同,就不再注出。
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 称为行格,又称行款。朱丝栏、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 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 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 黑格、蓝格、绿格等。
鱼尾:版心中间用作折页基准的图形, 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只有一个鱼尾的称 为单鱼尾,上下各有一个对称的鱼尾,称双鱼尾。 白口、黑口:宋代以后,书籍装订均 在版心处对称,然后粘连或订线,对折的 准绳主要是鱼尾,有时也在鱼尾上下各印一条黑线作为标线,叫作象鼻。
凡加印黑 线的书,装订成包背或线装之后,书口处就显出暗黑色,所以被称为黑口,其中粗 线叫大黑口或阔黑口,细线叫小黑口或细黑口。 不加线的叫白口。书耳:版框左栏外上方,有时刻出一 个小方格,里面题写篇名,叫作书耳或耳格。
主要见于宋代蝴蝶装版面上。
中国古籍中的励志名言:礼记
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杂记)
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运)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庸)
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记)
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杂记)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记)
7、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运)
8、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9、苛政猛于虎。
10、知耻近乎勇。
11、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12、放之四海而皆准。
13、皇皇不可终日。
14、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
1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中国最早的典籍是《尚书》。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