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忧心忡忡”首见于先秦古籍(D)。
A.《周易》
B.《左传》
C.《孙子》
D.《诗经》
正确答案:D
《诗经》里的成语:
诗经·召南·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古籍寻宝记修复画卷规则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要谨慎取下古画,避免损坏;
其次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修复,使用符合文物修复标准的材料和工艺;在修复过程中,要尊重原画风格和特点,尽量保留原作的历史特色;
最后要做好修复记录和文物档案,以便后人了解修复过程和历史价值。修复画卷的过程需要细致认真,尊重古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确保修复后的画卷能够恢复原貌并得到长期保存。
先秦历史著作主要包括:《左传》、《战国策》。
一、比较
《左传》的特色:
a.叙事富於戏剧性:《左传》选取故事的重要环节来叙述和描写,例如重耳出亡及返国的经过,过程很长但选材恰当,充满戏刻意味。
b.善於表现人物的性格:例如晋公子重耳开始是一个不懂世事,只图享乐的公子,经过长期的流亡生活,终於锻炼成一个有志气的人。
c.善於描写战争:《左传》描述战斗过程中,情节曲折细致,生动迫真。例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之战、齐晋鞍之战、齐鲁
d.善於写行人辞令:例如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用郑亡会使秦弱晋强来说服秦伯退兵。
《战国策》的特色:
a.长於记言:《战国策》主要记录辩士的言论,所以特别长於记言,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充份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b.人物形象生动:如蘇秦说秦不行及相赵归家,前颓丧後得意的情况,以及庸俗的人情世态鲜明地表现出来。
c.巧用比喻、寓言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南辕北辙」、「画蛇添足」、「狐假虎威」、「鷸蚌相争」等故事皆出自《战国策》。
二、结论
《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它的情况与《左传》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且劫秦王”,写唐且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战国策》还热情讴歌了多位义侠之士的豪情壮举。总之,《战国策》既体现了时代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体现出战国游士、侠士这一类处于统治集团与庶民之间的特殊而较为自由的社会人物的思想特征,不完全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说话。由于《战国策》突破了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当然从历史学的眼光看这是缺陷),所以就显得比以前的历史著作更加活泼而富有生气,其文学特色表现尤为突出。
尼尔斯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会犯困;不爱牧鹅放鸭,会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就会咬他。可是同住一个小村庄里的还有一群小妖精,尼尔斯有一天戏弄了一只小妖精,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还没等他弄明自是怎么回事,他已经骑在家鹅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鹅飞上了天空。
马丁决定和野鹅飞往北方,那是他向往己久的拉普兰。途中尼尔斯发挥人的聪明机智和狡猾的狐狸做斗争,不畏艰险和困难智取乌鸦山的盗贼。尼尔斯和野鹅群一起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在去往拉普兰的路上,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正是这些经历使尼尔斯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名有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尼尔斯最终变成善良懂事的小男孩,他变回原形,回到家生活在父母身边,从此也变成一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1、尼尔斯
作品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本是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少年,他调皮、贪玩、任性、懒惰,不爱学习,对待动物和人十分凶狠,因为对小精灵不恭敬、出尔反尔,受到了惩罚,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
旅行路上的尼尔斯,跟着鹅群看到了许多美丽迷人的瑞典自然风光那些巍巍高山、茫茫大河、黑黑森林、或贫瘠或富饶的土地、或雄伟或壮观的城镇,都让尼尔斯惊奇不已,在这一条前行的路上,他收获了友情和爱。
2、阿卡
野鹅群的头雁,是个一百多岁的老鹅。她对人怀着很深的警惕,所以不愿让尼尔斯呆在野鹅群里。当尼尔斯被马丁带到野鹅群里的时候,她决定第二天早上就撵尼尔斯回家,可是当天晚上狐狸斯密尔偷袭了野鹅群。尼尔斯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救回了一只野鹅,从而让阿卡对尼尔斯产生了信任。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 《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先秦历史散文的三个阶段是:
1. 编年体:这个阶段的历史散文主要以编年的方式记录历史事件,如《史记》、《春秋》等,以及一些列王、国家的记载。
2. 纪传体:这个阶段的历史散文以传记和纪事的形式来记录历史,强调个人和事件的叙述,如《战国策》、《国语》等。
3. 杂编体:这个阶段的历史散文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不再局限于编年和纪传,是一种综合性的历史文体,如《左传》、《逸周书》等。
这些历史散文体裁在先秦时期逐渐发展,并对后世的历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生动而详实的描述。
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实在是太长的原因吧,我们都知道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如果一个人想要从头记到尾的话,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只能挑一些比较重要的大事件来记就可以了。
就比如我们考试的时候,经常要考的那些题目,我们记住这些重点就行了,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
先秦散文,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按照体例的不同,可分为国别体散文,如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以及《战国策》;编年体散文,如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先秦文学: “先秦”指的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历史时期.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丰富多彩,斑驳灿烂,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辞为构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