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县
地理位置
正定县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石德铁路、石太铁路、307国道、石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坐落境内的石家庄机场已开通20多条国内外航线。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教育名城,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其中,有“京南第一古刹”之称的隆兴寺,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寺内21。
3米高的铜铸大悲菩萨是全国最高的立式铜佛,与唐代建筑华塔、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天宁寺凌霄塔、临济寺澄灵塔,以及五代遗物文庙大成殿,堪称中华文物之精粹,改革开放以来,正定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
行政区划
正定县辖1个街道(城区街道)、4个镇(正定镇、诸福屯镇、新城铺镇、新安镇)、5个乡(南牛乡、南楼乡、西平乐乡、北早现乡、曲阳桥乡),174个行政村,186个自然村。
可以去正定鹿泉的种植花生的地里去捡花生。今年的天气比较干燥,而且农民已经开始出花生了,地里到处都是掉了的花生,如果细心点的话,半天能够捡花生20-30斤不成问题。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去老百姓还没有出花生的地里去拔花生,那样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是对农民兄弟的利益的侵犯,一旦被老百姓发现是非常难看的事情,虽然老百姓不和你追究责任,
德州陵县到河北正定县大约220km,开车需要五个半小时左右。
河北正定县的各村村名有很多有趣的来历,以下是一些例子:
北贾村:相传,村北村南原有两条河,村庄居于中间,因两河相夹,故名夹村,后人感字不妥,以谐音字“贾”字代替,又因位于县城北部,故名北贾村。
太平街:据记载,古代设置的掌握马及马政的官署太仆寺坐落此街,故名太仆寺街,后群众俗成太平街。
生民街:由原石牌坊、鼓楼前、鼓楼后、南门里四条街组成,1947年解放正定县城时,为纪念牺牲于此的团长赵生民同志,将四条自然街合并,取名生民街。
东、西邢家庄:相传,从前有邢氏二人从山西迁来此地居住,兄居正定县西北部,弟落居县城东北部,后发展成村,均称邢家庄,为东、西邢家庄。
东、西柏棠:相传,这一带过去原是一片坟地,柏树林成趟,俗称“柏趟”,后人在此定居,于柏林中植海棠、牡丹等花卉而驰名,即取柏棠二字为村名,后发展成两个自然村,故名东、西柏棠,沿用至今。
大临济:由于该村紧邻滹沱河,曾是临济宗的传播中心,故名临济。
以上是一些正定县村名的来历,每个村名的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国大将。
义玄(?-867年)唐代高僧,镇州(今正定)临济院住持,佛教临济宗创始人,俗姓邢,曹州南华县(今山东东明县)人,自幼聪颖。
赵佗,(? 前137年),是秦汉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真定(正定)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香港、澳门及岭南地区确立政权的秦朝将领,为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及统一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文蔚 元代戏曲作家。生卒年、字号不详。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州路瑞昌县尹。与白朴相友善。
周昂(?~1211) 金代诗人。字德卿,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21岁进士及第。章宗时,任南和县主簿、良乡令,有政绩,迁监察御史。
刘贯道:字仲贤,元代画家。河北定县人。曾因画《裕宗像》,得补御衣局使。他也擅长画释道人物,采前人之长,为一时高手,他的应真神像,更为优雅。
崔护 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县)人。贞元十二年(796)登第(进士及第)。大和三年(829)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
蔡松年(1107~1159),金代文学家。字伯坚,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故自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宋军败绩时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卒谥文简。
郎士元 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高怀德(926年 - 982年)字藏用,北宋初大将,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建隆二年(961年)秋,“杯酒释兵权”后,出任归德军节度使。
正定县辖1个街道(城区街道)、5个镇(正定镇、诸福屯镇、新城铺镇、新安镇、曲阳桥镇),4个乡(南牛乡、南楼乡、西平乐乡、北早现乡),174个行政村,186个自然村
河北衡水市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历程也颇为曲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先秦时期:衡水属燕国地,战国时韩国占据,秦统一后属河北郡。先秦时期,衡水地区已有人类活动,有成熟的农业生产。
2. 两汉时期:西汉时属幽州冀州刺史部,东汉时属幽州刺史部和定州。衡水经济发展, 手工艺日进,出现了一些小集镇。
3. 魏晋南北朝:衡水先后属司州、洺州、幽州。此时期佛教传入衡水,对其产生较大影响。
4. 隋唐时期:隋朝设置河北道治今衡水,唐朝衡水属河北道洺州都督府。唐代是衡水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手工业并进,出现了许多集镇市场,建有不少佛寺道观。
5. 宋元明清:宋代衡水属河北东路,元代属中书省河北东道采访使司,明清时属河北府深州衡水县。明清时期,衡水的农业和手工业有所发展,但长期战乱,经济为之停滞。
6. 近现代: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衡水属河北省。20世纪30年代,衡水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1949年后,衡水市成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后,衡水工业体系趋于完善,城市面貌发生巨变。
衡水历史悠久,经历段曲折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涿州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水灾。根据文献记录,自东汉至20世纪末,涿州共有文字记载的水灾16次,其中明、清两代各5次,民国2次,新中国成立后1次。这说明涿州的水灾问题在历史上一直存在,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洪措施来保护城市和人民的安全。
涿州城的由来可以追溯到颛顼时期,据说涿城是那时开始建造的。在明景泰初年(1450年),知州黄衡开始用砖砌城墙,城墙高40尺,宽度是高度的两倍。城墙有四个门,每个门都有楼:南门叫“迎恩”,北门叫“通济”,东门叫“进德”,西门叫“积庆”。城中心有一条夹城,形如人的束带。夹城中有券门,名为“通会”,上有重楼三楹,左钟右鼓,以开启早晨和警戒夜晚。在清康熙六年(1667年),知州李勋重修了涿州城。重修后的涿州城,其周围、高、厚均保持原状,东、西、南三门名称也未改变,只有北门改“通济”为“拱极”。
涿州历史悠久,在历史上共产生了257位有影响的名人,是全国县级区划中涌现名人最多的一个。其中,三国期间蜀国国君汉昭烈帝刘备、汉桓侯张飞、宋太祖赵匡胤、东汉名臣卢植、六祖禅师惠能、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唐朝著名诗人卢照邻、贾岛,易学大师邵雍、南宋著名抗元将领张世杰等都是涿州的历史名人。此外,现代诗人冯至、当代著名剧作家张天民等也是涿州的历史名人。
廊坊名字的由来,与出生在当地的一位历史人物紧密相连。他的名字叫吕琦,曾任五代时期后晋兵部侍郎。吕琦在历史上虽然名气不大,但他的儿子却是赫赫有名。“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就是吕琦的儿子,北宋初年曾任宰相。
吕琦在任时,在老家也就是现在的廊坊市区盖了一所大宅院。由于房屋高大,远近闻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就成了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
叫的时间长了,“侍郎房”变成了村名。又经过长期的口传笔写,慢慢地,就演变成为郎房——廊房——廊坊。如今,昭示廊坊历史的侍郎房牌楼就伫立在老廊坊西大街原址。
扩展资料
廊坊市位于华北平原中东部,河北省中部。廊坊境域北起燕山南麓丘陵地区,南抵黑龙港流域。廊坊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廊坊市地处海河流域中下游,素有“九河下梢”之称。
廊坊涌现出西晋文学家张华、唐代诗人王之涣、北宋名相吕端、宋代文学家苏洵、元代名相史天泽、明代农民起义领袖刘六、刘七等人物;境内有5条铁路干线,7条高速公路,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 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
清代,保定为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在此后近三百年间,为中国的区域性政治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曾两度为河北省省会。保定也是传说中尧帝的故乡 ,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 ,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如大慈阁、直隶总督署、清西陵等 。保定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分为山区和平原两大类;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