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西塞罗:“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
达尔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出自《周易·益·象传》的名言:“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其意思就是:真正的成功者总能清醒地认识自我的优势和不足,善于从别人身上发现成长的力量。
他们看到别人有好的地方时,就会去积极学习,看到别人有所不足时,就会引以为戒,不断完善自身。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能够改正自己的过错,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善良的人,也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这句话的是指人们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错误,不断地改进自己,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整体的发展。
1、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3、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5、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6、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8、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一切都是好的。
常言道“知错就改,改错成对”,这便是一句关于知错能改的名言。同时,还有“不经一事,不长一智”、“闻过则喜,不闻不苦”等也是关于人们应当能够知错改错的名言。这些名言提醒着人们在犯错时不应固执己见,而是要有勇气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且为之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与成长。
关于“知错就改”的谚语、俗语和名人名言有: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西塞罗:“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
达尔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卫灵公》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 魏征列传》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知错就改
【读音】zhī cuò jiù gǎi
【释义】知错就改比喻人知道了错误就改正。
【近义词】: 亡羊补牢 痛改前非 弃旧图新 浪子回头 负荆请罪 知过必改 悬崖勒马 改恶从善
【反义词】:知错不改 、一错再错 屡教不改
【出处】我这人缺点很多,知错就改便是其中之一。 王朔《刘慧芳》
孔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谁人不犯错,犯错能认识到错误,能及时改过还是好的。
怕就怕知错犯错,不知悔改,固执己见,错上加错就不对了。
有因为中国古代有一句名言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强调的是人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及时地改正自己的错误。知错能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代表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责任心和对他人的尊重。只有理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才能让自己不停地提高,不断地进步。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次犯错都是一个重要的教训。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及时地改正,积极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言语,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所以,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最早出自《论语·卫灵公》,这也是一则关于知错能改的典故。
相传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名叫盗跖的大盗,他胆大妄为,屡次为所欲为,横行乡里,众人无法制止。后来,盗跖受到了儒家学派的思想教育,他深受启发,开窍悟道,意识到自己违法乱纪的行为有害于社会,于是决定改过自新。
盗跖在学习儒家思想后,逐渐归正了心志,严禁自身的非法行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后来,他还进献给齐国国君一份珍贵的礼物,让齐国国君对他改过自新产生了好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认清错误,并真诚地悔改,就有可能得到纠正和重新开始的机会,知错能改是一个人最大的善举,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浪子回头金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