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两种:
1. 富士中画幅镜头转接到其他相机身上
这种方案需要使用到转接环,将富士中画幅镜头转接到其他品牌相机上。一般情况下需要选择与相机兼容的转接环,以确保镜头能够正常工作并达到最佳性能。例如,可以使用富士官方生产的适配器将富士中画幅镜头转接到富士X系列相机上。
2. 其他品牌中画幅镜头转接到富士相机身上
这种方案需要使用到中画幅转接机,将其他品牌中画幅镜头转接到富士相机上。一般来说,这需要选择与所使用的其他品牌镜头兼容的转接机,否则可能会导致画面质量下降或不能正常工作。例如,使用基于富士G卡口的转接机,可以使用哈苏、康泰、莱卡、宾得等品牌的中画幅镜头转接到富士G卡口上。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通过转接可以将镜头和相机进行匹配,但转接会造成一定的质量损失,例如画面质量、自动对焦的速度等,因此在选择转接方案的时候需要权衡利弊,根据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相机全画幅镜头转接中画幅光圈算法:转换系数是0.8,也就是说,50的镜头用在富士中画幅上面相当于是50*0.8=40的全画幅焦段视角,当然透视关系还是50的。
焦段来说全部是按照实际焦距标的在APS-C机身上都需要乘以1.5,比如老50等效75。
中画幅镜头转接全画幅镜头的系数是0.8。
不可以哦,法兰距和像场都不同。中画幅法兰距老长了,例如哈苏一些机型是61,康泰时645是64,而徕卡M镜头法兰距只有28,,以哈苏为例,要满足M镜头成像,则61-28=33,你需要把镜头插进机身33MM,如果是徕卡M50/2镜头则差不多要插入机身接近一半,才能让M镜头的成像落到焦平面上,这已经不是转接的问题的,完全就是魔改的范畴,你得拆卸掉机身内部的反光板,还有一些内部机构才能把镜头插进去一半,但根据M50/2的长度和对焦环位置目测,对焦环必然进入到机身内部了,你完全无法调整对焦,那么又得对镜头进行改装,就算真的被你弄好了,两者的像场还是不一样的,徕卡M是135全画幅镜头,成像面积相当于120中画幅的1/4而已,也就是最后真弄好了,拍摄的照片只能是一张中画幅照片,中间有一个大约1/3的圆圈,这个圆圈里就是画面,周边全是黑的,所以徕卡M镜头转接中画幅,要么是手痒钱多,否则完全是买椟还珠的做法。
最初中画幅相机在室外更换胶卷不容易,所以准备多个后背装上胶卷,方便便用。
佳能目前还没有中画幅的镜头产品。
而富士50是中画幅的产品。中画幅镜头的成像范围要比全画幅的大。大的成像范围的镜头,可以用在小一档的全画幅机身上。而小的全画幅的镜头用在大一圈的中画幅机身上会产生暗角。也就是画面的四个顶角部分都是黑色的。
不可以哦,法兰距和像场都不同。中画幅法兰距老长了,例如哈苏一些机型是61,康泰时645是64,而徕卡M镜头法兰距只有28,,以哈苏为例,要满足M镜头成像,则61-28=33,你需要把镜头插进机身33MM,如果是徕卡M50/2镜头则差不多要插入机身接近一半,才能让M镜头的成像落到焦平面上,这已经不是转接的问题的,完全就是魔改的范畴,你得拆卸掉机身内部的反光板,还有一些内部机构才能把镜头插进去一半,但根据M50/2的长度和对焦环位置目测,对焦环必然进入到机身内部了,你完全无法调整对焦,那么又得对镜头进行改装,就算真的被你弄好了,两者的像场还是不一样的,徕卡M是135全画幅镜头,成像面积相当于120中画幅的1/4而已,也就是最后真弄好了,拍摄的照片只能是一张中画幅照片,中间有一个大约1/3的圆圈,这个圆圈里就是画面,周边全是黑的,所以徕卡M镜头转接中画幅,要么是手痒钱多,否则完全是买椟还珠的做法。
富士中画幅相机不能转接佳能rf微单镜头。其一,富士中画幅相机卡口为富士G卡口,目前市面上没有rf-G的转接环。
其二,中画幅相机动辄上亿的像素,微单镜头相场无法满足中画幅的需求,就是能转接上也会出现吃不饱现象。
其三,有条件入手中画幅的人士也不会以高就低向下转接。
不可以。单反镜头使用ef镜头,不能用在微单相机上,如果使用,需要转接环,画质会受到一定影响。微单相机使用rf镜头,成像较好。
富士中画幅相机,使用全画幅镜头转接使用,画质能能接受,最主要优点是镜头小巧便携了,对焦性能没有降低,心民老师就是这样用佳能35/2.8镜头转接在富士中画幅相机上,视角变为了28,相当的爽(视角和对焦,以及小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