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启迪儿童智力,挖掘人的潜能,促进儿童能力和智力的超前发展;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建立在孩子的经历之上,要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使孩子成为活动的中心、真正的参与者;用合理的语言启发孩子,让孩子自己说出要表达的主题,以达到训练儿童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的目的。以上这些基本理论已经在脑子里装着,可真正实践操作时为什么还是不能使孩子成为参与者?每节课都讲了很多东西,孩子们的画有了很大进步,可我还是不满意,为什么比我想象的差很多?
对于小班幼儿,如果采用单一的油画棒作画,时间一长,幼儿就会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1)采用不同的绘画形式。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除了油画棒外,还可采用棉签画、吹画、手指点画、印团印画等多种不同形式。不同的绘画形式,因其形式的新颖,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学习了多种的绘画技能,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2)多种形式相互结合。让幼儿在一张画面中尝试使用几种作画形式,如果幼儿不能掌握,教师可以帮助完成。如在“花儿朵朵”的绘画活动中,幼儿在画面中用油画棒画上小花后教师可帮助用水粉涂上背景色,使画面更加完美,幼儿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手工与绘画结合。手工与绘画结合,不像单纯绘画那样追求作品的效果,而注重幼儿动手操作的乐趣,为幼儿所喜爱。如“草地上的花”幼儿用纸折完花后,把花粘在纸张上,再引导幼儿用油画棒或手指画上小草、小花使画面更漂亮,更完整。同时,幼儿在捏泥、折纸、粘贴等活动中获得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如用棉签画“一串红”前,先进行撕纸,有序粘贴等活动,幼儿通过粘贴对花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