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是细胞外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一般在0.3~0.5um之间,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枝状等多种态。它不同于细胞,也不同于病毒,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造成的危害相当大,涉及人、动物、植物及昆虫等多个领域,给人类健康和科研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从人体分离的16种支原体中,5种对人有致病性,即肺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及发酵支脲解支原体属含脲解支原体等体、脲解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等对人有致病性。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具有某些细菌特性的微小病原体。一年四季都能对人体产生致病力,但以秋冬季为多,每3—4年有一次流行。近两年发病率显著增加,不仅5岁以上的儿童发病,就是婴幼儿发病率也在增加。
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1-3周,发病形式多样,多数患者仅以低热、疲乏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突发高热并伴有明显头痛、肌痛及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多被误诊为“流感”。呼吸道症状以干咳最为突出,呼吸道外的症状多样,以耳痛、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较多见,极少数患者可伴发胃肠炎、心包炎、心肌炎、脑膜脑炎、脊髓炎、溶血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关节炎及肝炎等,易被误诊为麻疹、猩红热、自身免疫病、药物性肝炎等。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一般正常,少数患者可升高。有些有血小板计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