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汉太宗后元七年(前157年)六月即位。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此后成为汉朝定制。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削藩。汉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其后又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损黜其官制,王国官吏由皇帝任免。后世史家将其和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驾崩,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孝景皇帝,葬于汉阳陵。
刘武(?—公元前144年),男,汉族,西汉梁国诸侯王,汉文帝刘恒嫡次子,汉景帝刘启同母弟,母亲为窦太后。
公元前178年(汉文帝二年)受封代王;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四年)改封淮阳王;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十二年)梁怀王刘揖去世无嗣,刘武继嗣梁王。七国之乱时,刘武率兵抵御吴楚联军死守梁都睢阳(今河南商丘),拱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后仗窦太后的宠爱和梁国地广兵强,欲继汉景帝之位,病死未果。谥号“孝王”,葬于芒砀山。
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中元六年)六月中旬,刘武得了热病,过了六天就死了。死后被谥为孝王。刘武自受封至去世,共为王三十五年,为梁王二十四年,死后梁国一分为五,为其五子封国。
刘参(?—前162年),西汉代孝王。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的第三子,生母不详。汉文帝继位后,前178年封为太原王,两年后改封为代王。
刘参在位十七年,在前162年时薨逝,谥号孝,子共王刘登嗣。
刘揖(?—公元前169年)西汉宗室诸侯王。又名刘胜,汉文帝少子。
汉文帝前元一年(公元前179年),复置梁国,立为梁王,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汉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坠马而死。
刘邦一共八个儿子,长子刘肥是同乡曹氏所生,次子刘盈为吕雉所生,三子刘如意为戚夫人所生,汉文帝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薄姬。其中有三子生母不详,即五子刘恢、六子刘友、八子刘建。七子刘长的母亲赵姬还是张敖的一个小妾。刘邦出征匈奴返回途经赵国,赵王张耳将美妾赵姬送予刘邦侍寝,刘邦走后不久,赵姬发现自己怀孕。赵王张耳不敢怠慢,赶忙将赵姬送到刘邦身边,刘邦又幸得一子。
其实后人能质疑刘邦儿子的只有七子刘长,因为整个过程颇像吕不韦邯郸献姬的情节,但是张敖应该没有糊弄刘邦的胆量。至于刘邦生母不详的三子也好理解,她们的母亲极有可能也是刘邦的战利品,何况在吕雉的手下也没有出头之日。
刘邦去一闭眼,昔日被宠幸的女人就遭了殃,以致于史书上也没留下记载。
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原来是魏与豹的女人,韩信灭赵后,魏国后宫的女人全部被刘邦占有。薄姬相貌平平,在这些女人中并不出色,所以也没有引起刘邦的注意,一入宫就把她分到织布坊做苦工。但是薄姬在魏王豹眼里,绝对是一个可以让他做梦的女人。
薄姬的父亲是秦国人,母亲是魏国贵族,二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没等结婚就生下的女儿薄氏。父亲是个苦命人,在薄氏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只能母女二人相依为命。
古人都相信相面算命,母亲魏媪请了当时的知名相士许负为女儿看相,许负坦言薄氏大富大贵之命,日后必为天子之母。既然如此,魏媪心里就有了底,于是将女儿送入魏宫,做了魏王豹的妃姬。
不是。
吕雉去世之后,刘恒凭什么能够成为皇帝?他拿什么与其他皇子争
吕雉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女人,可惜的是,她的儿子不给她争气。所以,在吕雉去世之后,汉朝的皇帝就换人了。吕雉去世之后,刘邦的另一个儿子刘恒继位,那么刘恒凭什么能够成为皇帝呢?
第一,身份上有优势。
刘恒是刘邦的儿子,按理说嫡子刘盈去世之后,没有留下子嗣,那刘恒完全是有理由继位的。他和一些其他的刘姓子弟相比,在身份上是非常有优势的,毕竟他可是刘邦的亲生儿子。刘盈在的时候,他没机会成为皇帝,但是刘盈去世了,他的机会就来了。如果不是吕雉太厉害的话,我觉得刘恒估计很快就会成为皇帝。
第二,无人可以和他争。
刘邦的儿子本来挺多的,但是刘盈登基之后,吕雉就把刘邦的很多儿子都弄死了。比如三儿子刘如意是被吕雉毒杀的;五儿子刘恢是自己殉情而死的,死后还被废了;六儿子刘友是被诬告谋反,被吕雉软禁活活饿死的;最小的儿子刘建去世的原因不清楚,但是他在吕雉掌权后没多久就死了。所以,这样算下来,当时只有刘邦的长子刘肥、四子刘恒和七子刘长还活在人世。
而这三个人里面,长子刘肥那个时候已经快要去世了,身体已经不行了,而且年事已高,根本没机会去争。那就有人说了,刘肥不能争,那刘肥的儿子可以啊。但是这样不合规矩,毕竟刘邦还有儿子活着的,轮不到刘肥的儿子登基。要说一说刘邦的七子刘长,这完全就是一个没有脑子、性格冲动的莽夫,怎么可能争得赢刘恒,而且大臣们也不会推举这样的人为皇帝。所以,这样一来二去,只有刘恒才有权利继位了。所以,刘恒当时的条件可以说是独天得厚了。
第三,刘恒自己也争气。
刘恒自己也是一个非常争气的人,他也是非常优秀的。在代国的时候,他也一直是一个很不错的王。他能够勤于政事,英明神武,这就是人们想要的皇帝。而且刘恒也一直在练兵,他也有夺位的想法。所以,当时刘恒能够成功登基也是因为他自己的底子好。这样算下来,真的是无人可以和刘恒争锋,那皇帝之位肯定就是他的了。
刘恒真的是非常幸运,他有很多的优势,这些优势积累下来,他就能够成功登基了。
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文帝刘恒的嫡长子。于31岁时登基称帝。
汉文帝在代郡之时育有四子均早夭折。后来又生育四子二女。分别为嫡长子汉景帝刘启,嫡次子梁孝王刘武。三子代孝王刘参,四子梁怀王刘揖。另外还有两个女儿,分别为嫡长女馆陶公主刘嫖,次女绛邑公主。除了四子梁怀王刘揖早夭,没有后代,其他子女都活到成年,产生后代。
汉景帝刘启31岁继位,在位16年,于公元前141年病逝。汉景帝在位期间,继续保持汉文帝休养生息的政策,并且重用晁错等大臣,大力削弱刘氏诸王的势力,由此引发了吴楚七王之乱。汉景帝刘启优柔寡断,在杀掉晁错以后,七国叛军仍然不依不饶。最终还是靠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在匈奴问题上也是继续采取和亲政策,不断忍辱负重,恢复发展实力。但汉景帝毕竟是个守成之君。他上承汉文帝,下启汉武帝。他与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远征匈奴,实现民族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薄姬(?―公元前155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
薄姬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妾室,魏豹被韩信击败后,薄姬被召入汉宫,但入宫一年多,却连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
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交好,约定三人之中不管谁先富贵,都不要忘了其他二人。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后受到刘邦宠幸。两个美人侍候刘邦时,相见笑说与薄姬初时的约定。刘邦问起当中因由,两人俱以事实相告。刘邦心凄然而怜惜薄姬,当晚召见宠幸她。之后,薄姬即有身孕,生下儿子刘恒。刘恒八岁时被封为代王。自有子后,刘邦鲜有和薄姬相见。刘邦驾崩后,因为薄姬少见刘邦,地位也不高,所以准许她出宫,从其子到代地就国,是为代王太后。
吕后死后。大臣议立新帝,认为外家吕氏不善,皆称薄姬仁善,故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尊薄姬为太后。汉文帝死后,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尊祖母薄姬为太皇太后。公元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东汉时,追尊为高皇后。
窦漪房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刘启的生母。窦漪房和刘恒生有1女2子,分别是刘嫖、刘启和刘武。窦漪房的孩子中两个儿子去世的比窦漪房早,女儿刘嫖一直到汉武帝时公元前116年。窦漪房的女儿馆陶公主嫁给了堂邑侯陈午,生的女儿嫁给了汉武帝刘彻。长子刘启为汉景帝,但是公元前141年就去世了,幼子是去世最早的,病死于封国,在公元前144年病逝。
窦漪房的儿子刘启是刘恒的第五子,因前面四位王后生的哥哥都去世了。刘启继位后在继承其父亲汉文帝的基础上实行了削藩,虽然导致了七国之乱,但是平定后巩固了中央集权。刘启在位时废了薄太后为自己娶的薄皇后埋在公元前150年立王娡为皇后,并立刘彻为太子。刘启是西汉时非常节俭的皇帝,很少兴建宫殿,和父亲汉文帝创建了“文景之治”。刘武自小就受到了窦漪房的宠爱,本来是受封代王的,但是刘恒幼子梁怀王刘揖坠马去世后,刘恒改封刘武为梁王。因窦太后的喜爱,刘武经常出入皇宫,在平七国之乱时也有功劳,因此刘启对弟弟很好,但是后来刘武每次的排场都盛大如天子,兄弟之间又因窦太后想要让刘武作继承人关系开始瓦解。刘启以刘彻为太子后,刘武怨恨袁盎等人阻挠自己成为继承人将其杀害,兄弟之情破碎,后来日益疏远,刘武在封地病死。
窦漪房在对待儿子的时候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只是一心偏向小儿子刘武,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剧。刘启和刘武本来是相亲相爱的兄弟,汉朝本身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基本都是父传子,窦漪房却想让爱子成为皇帝,最后两个儿子都早早的离她而去。
汉文帝之所以三推三让,主要原因是对立嗣一事难以启齿,因为他是被选出来的皇帝,在他之前,没有人被选举当皇帝,他算是开了先例。
而且他是继惠帝位,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的世袭制,相关部门还把惠帝的四个儿子全部杀害,这种情况下文帝才继了皇位。
所以说文帝自己实行的是兄终弟及,为什么到了自己的儿子却要采取父死子继的继承方式呢?加之汉文帝不想破坏自己美好的政治形象,所以他才拿这么多人做挡箭牌,其实他说的这几种人都不可能即位。
富察·福隆安
清朝时期工部尚书
清朝皇帝乾隆的驸马
富察·福隆安(1746年-1784年4月13日),字珊林,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十一年生。
乾隆驸马,兵部、工部尚书,一等忠勇公。乾隆二十三年,授和硕额驸、御前侍卫。其嫡妻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母纯惠皇贵妃苏氏,乾隆二十五年下嫁。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二十四(1784年4月13日),卒,年三十九。谥勤恪。
富察·福灵安
清朝时期官员
富察·傅恒之子
富察·福灵安,字瑾林,满洲镶黄旗人。富察·傅恒之子,多罗额驸,授侍卫。准噶尔之役,从将军兆惠战於叶尔羌,有功,予云骑尉世职。三十二年,授正白旗满洲副都统。署云南永北镇总兵。卒。
福康安
大学士傅恒第三子
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中叶名臣、外戚、民族英雄。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
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早年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他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保卫西藏的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统一和完整,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此外,他参加制定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金瓶掣签制度,对于巩固清朝中央与西藏地方的政治关系,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吴地人(今江苏苏州市)。刘邦之子,母亲薄姬。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
公元前196年刘邦立其为代王。汉太祖驾崩后,吕后临朝称制,汉惠帝英年早逝,诸吕掌握朝中大权。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大臣陈平、周勃等将吕氏一脉一网打尽,拥立刘恒为帝。公元前181年,用日食现象反省其过失,恳请臣民直言纳谏,采纳太傅贾谊上的《治安策》,削封国力量。公元前167年,下诏免除全军田地租税,减轻刑律,废肉刑。文帝在位的二十三年,对外采取和亲匈奴,睦邻四方的政策;对内奉行“黄老之术”,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对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生产、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后世史家将其与景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文景之治”。
后元七年(前157年)驾崩于未央宫,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文帝”。葬于汉霸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东北角)。汉太宗曾经亲自为母亲薄太后尝药,深具孝心,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