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一定要看好,其实是没有给你说保本的,因为到时候银行会给你说是预期收益,没有达到或者亏钱也正常,以前交通银行一款理财产品亏到平仓,投资有风险,一定有擦亮眼睛。
对于投资者来说,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最大风险就是预期收益波动性较大。净值型理财产品没有预期预期收益率,银行也不承诺保证本金,产品的预期收益取决于净值的增长,会根据投资表现而有所浮动。
事实上任何理财产品都存在风险,很多银行为了留住老用户,推出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仍以风险等级偏低、预期收益相对稳定为特点,以迎合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若是我行购买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可以通过产品说明查询,收益计算参考:预期收益型:到期收益=本金*理财天数*年化收益率/365天;
净值型:到期收益=赎回日净值*赎回份额*(1-赎回费)。具体收益计算需查看各产品说明书。温馨提示1.理财产品购买至成立期间,即未成立前购买,按活期计息;
2.其中销售费、托管费和管理费会在产品运作中扣除,不影响实际收益。
有可能,肯定不会超太多,因为理财不是股票型基金,投资标的收益率不会和预期偏离太远。
即便你以前买过保本型理财,但,在很快的将来,不论哪家银行、哪款理财产品,都【收益浮动,不会保证本金】,这叫打破刚兑,也是不久前资管新规出台后越来越明确的转变方向,为的是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美国的银行也没所谓保本型理财,想保本?可以买理财型保险、可以存定期等,但这些和理财有本质性区别。
既然是浮动收益,通俗理解就是:收益可高可低、但差不太远。
想知道你买的理财是不是浮动收益,不用问理财经理,直接看产品说明书,上面有产品风险等级、预期收益率、期限等所有你想知道的信息,但这东西在哪看呢?
(1)如果在柜台买理财,那一摞购买协议里面肯定有产品说明书,否则就有问题;
(2)如果在网银、手机银行购买,别急着点“√”,打开看看,里面肯定有产品说明书,否则也有问题。
实话实说,按现在行情,买个5%年化收益率的理财不难,这种收益率一般不保本、收益浮动,但,虽然理论上不保本,但99.9999%最终都保本,如果你在银行买了7%的理财、在信托买了8%的产品,这种不保本概率比5%的大一点点,毕竟收益和风险成正比。
总而言之,不要觉得理财不保本就是一定不保本,收益浮动就是收益一定达不到预期,我不否认确实有客户理财最终亏了本,但绝大部分还是能如期获得期望收益,经常买理财的朋友都知道,相比其他金融产品,理财的风险等级算比较低的。
所以,投资需谨慎、风险分大小,不论什么金融产品,买之前都要搞懂弄清,是对自己的钱负责,也是为买的安心。
长沙银行净值型理财是指,利息定好的。预期型理财利息波动的
理财预期收益型基本收益波动平稳,净值型收益每天都有波动。
这个不是分银行,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四大行的相对稳定一些,商业银行的收益高一些,但有些风险。购买前一定要看好合同,不要被不是银行员工推销给骗了。
“抖音极速版”下载登录就送2元红包,填写邀请码82861031再送2元,看视频一分钟获得1元,新人红包1.88元,总共6.88元。
看视频还有金币,可以赚钱的抖音,扫下面图片二维码下载,现在应用商店还没有上架哦!
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业绩基准的主要区别在于定义不同。
预期收益率是根据市场行情对未来收益的预测,并且是收益有可能达到的数值,当然,也有可能达不到。
而业绩基准则是理财产品收益参考值,它表示该款理财产品过去曾经实现了该收益,但是不保证现在和未来能够实现该收益。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产品过渡,目前产品收益的显示业绩基准的也越来越多了,但从定义上来说,它们都是不承诺收益的。
1、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是衡量基金业绩相对回报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基金为自己设定的想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在国外,业绩比较基准是最为看重的。但是国内最看重的则是基金业绩相排名。
2、预期年化收益率:就是理财产品成立时希望能达到的折合成存期一年的收益率(因为产品的期限可能长于或短于一年,折合成一年的收益率便于比较收益率的高低)。
3、两者不可比较,不过,预期年化收益率一般略高于比较基准。 实际收益率: 实际收益率就是理财产品到期时实际能达到的收益率,有可能高于或低于预期年化收益率。 基本上最后两者相等。因为理财产品一般事先约定实际收益率高于预期年化收益率就把多出的部分提作管理费,而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年化收益率他又不敢,否则下次谁还再买他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