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症在医学上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被称之为“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是这样被定义的:是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暴食症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的疾病。患者极度怕胖。
暴食症在医学上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被称之为“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是这样被定义的:是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暴食症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的疾病。患者极度怕胖,对自我之评价常受身材及体重变化而影响。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之情境下,顿时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暴食后虽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及失控之焦虑感又促使其利用不当方式(如催吐、滥用泻剂、利尿剂、节食或过度剧烈运动)来清除已吃进之食物。
概念
企图阻止体重增加,此种暴食——清除行为,通常在隐秘下进行,若每周发生两次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即符合神经性暴食症之诊断标准。
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的的主要特征:
1.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暴食,在短时间内吃掉大量的食物,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
2. 在发作时觉得对进食失去控制(即感到无法停止进食,或不能控制进食的食物和数量)。
3. 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4. 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且患者渐渐会对自己极度不自信。
5. 暴食行为可为由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但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还会出现疲惫、困倦。
6. 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
7. 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
8. 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等,活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生活正常进行。
9. 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
10. 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还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如自责、焦虑、抑郁等,因此神经性贪食症与抑郁症的关系较为密切。
症状
(1)有暴食史,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患者常常是吃到难受为止。
(2)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3)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
(4)暴食行为可为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
(5)发病初时,患者对进食行为控制能力变弱,疾病后期自控能力完全破坏。
(6)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
(7)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
(8)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等,活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生活正常进行。
(9)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
(10)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
(11)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代谢紊乱,表现为低血钾、低血钠等。呕吐致使胃酸减少而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导泻则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12)疾病后期,因食道、胃肠道、心脏等并发症而有致命危险。
易发年龄
暴食症最可能出现在青春期发育的两个最重要的时期:青春期进入阶段和青春后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而尤以后者即我们俗称的“年轻成人”中的女性为多见(占此年龄段女性的1%-3%)。目前还没有一个单一的因素可以作为这种病症形成的主要原因,但是,它明显与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压力面前,用进食来作为调节与控制的一种替代有关,是一种错误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当然,与患者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即认知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如对体形与成功的关系,及对自己的不满等等。
主要人群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精神病学系的汉斯·赫克博士等人研究了荷兰63家一般医疗所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确诊的厌食症和暴食症病例。他们发现,厌食症和暴食症患者几乎都是年轻女性,厌食症患者平均年龄为22岁,暴食症患者平均年龄为27岁。 大城市女性患厌食症的几率是最低的,但暴食症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模式。研究显示,在农村女性中,暴食症发病率为10万分之7,城市女性中为10万分之16.7,而在人口超过10万的大城市,这一数字为10万分之25.5。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