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叶又名扁柏、黄心柏,为常绿乔木,其嫩枝、叶及果皆可入药,其味苦、涩,性微寒,入肺、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乌须发、止咳喘的功效。主要用于血热妄行引起....
清热止咳。
侧柏叶苦寒,寒能清热,又入肺经,故能清热止咳。现代常用于肺热咳,干燥或痰稠难出者,有清肺热,止咳喘之效。
祛风利湿。
侧柏叶苦寒,《岭南采药录》载:侧柏叶“祛风”,《本草汇言》亦载:“侧柏叶,止流血,去风湿之药也”。故本品有祛风利湿之功效。《本草正》亦言:“去湿热痹痛,骨节疼痛”。《本草纲目》选侧柏叶,“治风痹关节作痛”。若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而致风湿热合邪为患,风湿热邪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而致, 为风湿热痹,症见关节疼痛,灼热红肿,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汗出,恶风,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可用侧柏 叶,苦寒清热,祛风降湿而通络止痛。
散肿毒。
侧柏叶苦寒,苦能泻闭,质轻能行散,寒 能清热,入肝脾二经,故能散肿毒。
生发乌发。
侧柏叶苦寒,入肝经,肝主风,主藏血,发为血之余,故能凉血乌发。常用于血热脱发或须发早白等。《新医学》报道:“以鲜侧柏叶浸泡60%的乙醇中7天,取药液涂搽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次,治疗各处脱发,多在20一30天后新发开始长出,黑色有光泽,个别生长较稀。”
肺热咳嗽。
本品苦能泄降,寒能清热,长于清肺热,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喘,痰稠难咯者,可单味运用,或配伍贝母、制半夏等同用。
补阴。
侧柏叶凉血苦涩微寒(《本草》微温)。养阴滋肺而燥土最清血分,为补阴要药。
鉴别应用。
(1)侧柏叶生用,长于凉血而止血热之妄行,炒炭则能止血。
(2)在止血方剂中,无论寒热吐血,都可佐用侧柏叶。治因寒吐血,则与干姜同用,如《金匮要略》柏叶汤;治因热吐血,则与生地同用,如类方四生饮。
(3)侧柏叶与地榆均为收涩凉血止血药,常用于热性出血,但地榆较侧柏叶收涩性强,并能解毒,为治烧伤、疮疡溃烂要药。
其它作用。
止吐衄崩淋,肠风尿(血)痢(血),一切血证,去冷风湿痹,历节风痛(肢节大痛,昼静夜剧,名白虎历节风。亦风寒湿所致)。涂汤火伤(捣烂水调涂),生肌杀虫,炙罨冻疮,汁乌髭发。
(二)侧柏叶的功效
【性味】 苦涩,寒。
①《药性论》:"味苦辛,性涩。"
②《本草图经》:"性寒。"
③《药品化义》:"味苦涩,性凉。"
【归经】 入心、肝、大肠经。
①《药品化义》:"入肝、心、脾、肺四经。"
②《要药分剂》:"入肝、肾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
①《别录》:"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
②《药性论》:"止尿血,能治冷风历节疼痛。"
③《日华子本草》:"炙窨冻疮。"
④《本草图经》:"杀五藏虫。"
⑤《本草正》:"善清血凉血,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捣烂可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散血敷疮,同片糖捶敷。亦治跌打。"
⑦《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
⑧《岭南采药录》:"凉血行气,祛风,利小便,散瘀。"
侧柏叶配伍应用
配白芍:侧柏叶凉血止血,入血分既能凉血,又去血分之湿热;生白芍凉血清热。二药合用,凉血育阴而止血,治热迫血行之月经过多,胎热腹痛。《得配本草》:“配白芍,治月水不断”。
配干姜炭:侧柏叶苦涩微寒,凉血止血;于姜炒炭,辛苦热,能温中止血,守而不走。二药配伍,取侧柏叶之清降,折其上逆之势,用干姜炭温守中阳,使脾能统血,气能摄血。二药合用,清降温中并行,寒热同用,相行而不悖。仍属温阳摄血法范畴。《金匮要略》柏叶汤,即用柏叶和姜,治吐血不止。
配生地:侧柏叶苦涩微寒,为凉血止血之佳品;生地甘苦而寒,既能清热生津,又可凉血止血。二药协同,增强凉血止血之效。且有益阴清热之功。可治疗各种热证出血,诸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效果颇佳。因生地味厚滋腻,侧柏叶味苦性寒,有伤中碍运之弊,只取暂用,不宜久服。临床应用中也常以侧柏炭和生地炭合用,此凉血作用已弱,收敛止血力较强,对于势不著或脾胃虚弱之人,用之较为适宜。
配蒲黄:侧柏叶清血分湿热而止血;蒲黄止血行血。二药相配,凉血止血行血,可治崩漏属热者。
配白芍:侧柏叶凉血止血;白芍敛阳养血。二药配伍,则敛阴凉血止血。如《圣济总录》即用侧柏叶配白芍,治“妇人月水久不断。”
配黄连:侧柏叶凉血止血;黄连清热泻火。二药合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图经本草》即用柏叶配黄连,治“蛊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济急仙方》亦选用柏叶配黄连,治“小便尿血”。
侧柏叶附方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