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口腔黏膜白斑严重吗 稍不重视有癌变的可能

2015/10/26 23:24:06 作者:O2-linho… 来源:yxlady
口腔白斑病是一种口腔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口腔粘膜上擦不掉的白色斑块,属于癌前病变,有转变成口腔鳞癌的可能,对于口腔白斑这个名词或术语的定义一直有争议。

病理改变

白斑是个临床诊断名称。WHO口腔癌前病变研究协作中心为它下的定义不包含组织学的涵义。但是对于白斑病变在决定治疗方案及判定预后时,都离不开病理变化作基础。目前对于白斑的诊断,特别是对其恶变倾向的判断虽然在组织化学、组织免疫学、细胞动力学、超微结构、脱落细胞学、血卟啉荧光等方面都有研究报道,但都处于探索阶段,距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故目前最可靠而又简便易行的手段主要还是在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
白斑一般的病理变化是上皮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粒层明显,棘层增厚,上皮钉突较大。结缔组织中有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疣状白斑特征为上皮增厚,表面高度过角化,有角质栓塞使表面呈刺状突起。溃疡型白斑的上皮则有破坏形成溃疡。但根据上皮增殖和紊乱的程度可以将白斑的病理变化分为两种情况。
(一)上皮单纯性增生 上皮单纯性增生时没有异常的上皮细胞。表面的过度角化可为过度正角化及(或)过度不全角化。结缔组织中有炎症细胞浸润。一般来说均质型白斑多属此种病理变化。白色角化病的病理变化完全是单纯性增生,表层多为过度正角化,不能划为癌前病变。
(二)上皮异常增生 如果白斑在组织学上的变化具有上皮异常增生时,则有较大的恶变倾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口腔癌前病变协作中心对上皮异常增生的诊断标准有12项:⑴基底细胞极向改变;⑵上皮分层不规则,排列紊乱;⑶基底层增生,出现多层基底细胞;⑷上皮钉突呈滴状;⑸核分裂增加,丝分增加,有时有异常丝分;⑹核与浆比率增加;⑺核染色质增加;⑻核浓染;⑼核仁增大;⑽细胞多形性,异形性;⑾棘层内出现单个细胞或细胞团角化;⑿细胞间粘合性丧失。具备以上改变中的2项者为轻度异常增生,2~4项为中度异常增生,5项或5项以上为重度异常增生。 .
虽然WHO作了上述规定,事实上在阅片时每个病例的病变范围,各项病变出现的频度、程度等不完全相同。再加上病理学家的主观印象和经验不同,故评价出准确的上皮异常增生的程度还是比较困难的。1983年在瑞典Maim6召开的关于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会议上Smith和Pindborg提出修改评定标准的标准像法。即对上皮异常增生病变用摄影加电子计算机的计算来代替个人主观的评价。另有Kramer提出评价上皮异常增生的程度时要发展数学模型。而且不单纯评价上皮异常增生,还应包括临床所见和所有其他检查结果。这样对评价一个病变的恶变趋势虽能增加其正确程度,但仍不能根本消除诊断中主观性的差异。近年来开展计量病理学的研究,用一些新技术将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变化和某些物质如DNA含量等的变化采用图像和光度的测量得到数量化信息,再用计算机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到对癌变情况准确的诊断。
治疗方法
关于口腔白斑病的治疗方法与措施,学者们意见不一。但一般来说,对任何类型的白斑都应及早进行积极的治疗,并在治疗中观察。至于具体的治疗方法,应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白斑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一)去除一切致病因素
理化或机械刺激是诱发口腔白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去除所有的刺激因素是治疗白斑首位的、不容忽视的方法。
1.戒除所有的不良习惯与嗜好,包括戒除烟酒、不进食过热食物和少吃辛辣食物、纠正单侧咀嚼习惯等。
2.磨改牙齿锐利的边缘,拔除残根、残冠、错位及无功能牙,对不良修复体也应除去或修改,以消除局部刺激因素。
3.调整产生电流的金属修复体。通常认为早期更换引起电流的金属修复物可使病变逆转。
(二)局部药物治疗
1.维生素A 局部病变粘膜下注射,亦可用鱼肝油局部涂擦或敷贴治疗白斑,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维甲酸类药物 局部治疗白斑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较安全,治疗时应以低浓度为宜,不宜过高,以减少不良反应,一般以0.05%-0.2%为佳。通常该药只适用于均质型或部分疣状型白斑的保守治疗,而不宜用于颗粒型与溃疡型的治疗。
3.5—氟脲嘧啶(5—FU) 常用5%的软膏局部涂抹,每日2次,有一定的疗效,病变消失后即停药。
4.抗真菌类药物 部分白斑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因而对白斑合并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合用抗真菌类药物的局部治疗,常可提高疗效。目前常用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锭剂或克霉唑口含,也可用2%-4%的碳酸氢钠或0.2%洗必泰溶液等含漱。
5.另外,选用蜂胶类膜剂、活血化瘀类膜剂以及离子导入药物等局部治疗方法,亦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三)全身药物治疗
1.维生素A 对调节上皮组织的正常发育、生长和分化起重要作用,补充维生素A,可使过角化消退。常用量为口服2.5万U,每日2-3次,疗程1-2个月。
2.维甲酸类药物 该类药物有干扰致癌作用,可防止上皮癌的发生,并可延缓或停止甚至逆转癌前细胞变成癌细胞,另外,还具有维持上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使过角化的形成受到抑制。在临床使用时,初服剂量宜小,每次5mg,每日2-3次,一周后剂量可逐渐增加至每日30-60mg,分3次服用,1—2个月为一疗程,有效时可停药一个月后再开始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及禁忌证。由于该药口服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又有相当的复发率,故目前多主张局部外用。
3.其他药物治疗 病人合并有贫血时,可用维生素B12治疗。唇和舌的损害可用复合维生素B辅助治疗。此外,尚可用雌激素治疗。
(四)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白斑病变疗效较好,是治疗白斑的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尤其对那些有不典型增生的病例,应立即尽可能全部切除,并要求病人随诊观察。通常,手术治疗只有和去除刺激因素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中刺激因素包括外来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虽然手术切除疗效较好,但较复杂,损伤大,也有一定的复发率,故应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五).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也是治疗白斑的方法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口腔粘膜位置浅表,比较柔软,表面湿润且组织致密度低,较利于冷冻治疗。该法常选用液氮,并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无法获得标本做病理检查及病人伤口愈合较慢的缺点,且治疗后复发与癌变的问题也应考虑。
(六)放射治疗
通常用放射性同位素磷敷贴接触照射治疗,引起累及深层的炎症,造成全部病变上皮脱落。但由于该法有促进白斑恶变的可能,故对其使用尚有争议。
(七)中医中药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白斑是一种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其主要的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正气虚弱等,其施治原则为活血化瘀、化痰消斑及健脾化湿等。
综上所述,白斑的治疗原则总结如下:
1.对白斑病变应及早进行积极的治疗,而去除所有致病因素是首要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也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2.对均质型白斑可用保守治疗,但亦应警惕其恶变,临床上有可疑癌变表现时应及时做活检,了解病情变化。
3,对颗粒型和溃疡型白斑,应立刻手术,全部切除病变并活检;对疣状白斑及三个危险区部位的白斑,经保守治疗1-2个月无改善者,也应手术切除并活检。
4.对手术切除的白斑,术后应定期复查;对已治愈的白斑,因有复发的可能,亦应定期复查。可根据具体情况,半年左右复查一次,以便及早发现问题,积极治疗。

上一页123

口腔黏膜白斑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