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间关系
蜜蜂虽然过着群体的生活,但是,蜂群和蜂群之间是互不串通的。蜂巢里存有大量的饲料,为了防御外群蜜蜂和其它昆虫、动物的侵袭,蜜蜂形成了守卫蜂巢的能力。蛰针是蜜蜂的主要自卫器官。
蜜蜂的嗅觉灵敏,它们能够根据气味来识别外群的蜜蜂。在巢门口经常有担任守卫的蜜蜂,不使外群的蜜蜂随便窜入巢内。在缺少蜜源的时候,经常有不是本群的蜜蜂潜入巢内盗蜜,守卫蜂立即搏斗。但是在蜂巢外面,情况就不同了,比如在花丛中或饮水处,各个不同群的蜜蜂在一起,互不敌视,互不干扰。
飞出交配的母蜂,有时也会错入外群,这时工蜂立即将它团团包围,刺杀母蜂。
雄蜂如果要错入外群情况就不同了,工蜂不伤害它,因为蜜蜂培育雄蜂不只是为了本群繁殖的需要,也是为了种族的生存。
他从 1909 年开始研究鱼类的颜色变化,继而研究鱼类和蜜蜂的辨色能力,证明了鱼类具有辨别颜色和亮度的能力而且辨声能力超过人类。1919 年以后专门从事蜜蜂视觉、嗅觉和信息传递的研究,他证明蜜蜂能够辨别除了红色外所有的色彩,甚至可以看到紫外光。以及蜜蜂除了视觉味,也同时具有嗅觉,因此蜜蜂能够辨识 12 种相近的花朵气味。由于蜜蜂在采访花蜜和花粉的同时,也接受了该花朵的色泽、形状、香味、滋味等综合刺激,所以才会有重复采访同一种植物花蜜和花粉的行为机制的诞生,而其此项的研究,为动物感觉生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49 年他发现蜜蜂能感知偏振光,并能利用太阳的位置和地磁场等确定空间的方位,提出了“地磁的日周期性波动是蜜蜂‘时钟’的外界因素”的论断。他还发现蜜蜂能感知声波及其他波动,并用以传递有关的信息。
弗里希因其对蜜蜂的信息研究而著名。他发现了蜜蜂间存在的一种简单语言,用以传达花蜜的距离及定向(orientation)。根据他的研究,蜜蜂能够利用舞蹈来传达蜂蜜的所在处:当侦察蜂发现一处蜜源时,它飞回巢就先放出气味,并且在垂直的蜂巢表面上跳舞。基本上分成两种舞步:圆舞(round dance)与摇尾舞(waggle dance)。圆舞是表达蜂蜜就在附近,摇摆舞则是传递蜜源与蜂窝距离的讯息,蜜源距离愈远,蜜蜂摆尾的时间愈长,而且在摆尾时发出的嗡嗡声愈久。还没有外出采蜜的蜜蜂确定蜜源的方向和距离后,就能省去摸索的时间和精力,很快地找到蜜源,这是一种有效率的沟通方式。一开始很多人都难以相信蜜蜂具有这么奇妙的沟通能力,不过,在生物界争论了十来年后,最终证明他的发现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