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湖湘文化一说应追溯到远古秦汉,因其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一直以来占有显要席位。在不同时期,其所彰显和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同,比如我们现在所敬仰的炎帝和舜帝是远古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中囊括了湖湘镶嵌在岳麓书院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对近代湖湘文化的高度概括。湘是湖南的简称,过去有楚国之称,湖湘也称湘楚,而当时的楚国包括了今鄂(湖北简称)在内。对“楚”一说,湖北人常有注解,“力挽波澜能为之所用”,东湖公园内保留物件和人文史料是其说服众人的佐证。“惟楚”指的应该是湖北,而不是湖南,这一点在今人看来并不显得重要,而是其所具的价值如何得以弘扬和发展更为重要。“惟楚有材”是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作者只是将“虽”字改为“惟”,两者各取一词结合,时空跨度之长,运用之妙,不失为惊世之作。从学者朱熹到张拭、哲学家王夫之、理财大师陶澎到启蒙思想家魏源都是湖湘文化的典范。清代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学者政治家是一个典型湖南人的性格和特质,其所具精神实质和内涵对开启后人行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其所具的品质对于今人仍然尤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