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杜甫三吏指的是什么 战乱年代的哀愁

2017/12/12 7:52:37 作者:YUd2-men… 来源:yxlady
三吏,指诗人杜甫的三首诗《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诗中描写了战乱年代不停征兵的景象,以及在战场上士兵的悲惨境遇。字里行间都能看到诗人难以抑制的悲愤之情。

一提起自己的国家,很多人油然而生的就是很自豪的感觉。因为我们的国家如此强盛,而且未来还会更加美好。另一方面,我们国家还有曾经辉煌无比的历史,也正在是历史的进化过程中,我们才获得了如此多的瑰宝。然而,历史的演变一般都是以战争为开端的,在古代,战乱更是几乎从未停止。在那样的年代,杜甫看到了战乱的景象,写下了三吏。

但是诗人并不是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也不是说战争如何造成了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而是构思新颖,直接从后方的征兵开始写起。战争需要的是士兵,需要的是人力,然而对于百姓而言,过个安稳的好日子才是重要的。可是这点小小的愿望也没有人满足他们。三吏是三首古诗,写的就是战乱年代士兵的悲苦以及大后方百姓的艰苦生活。

《石壕吏》是在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本上就有的,因此很多人对这首诗比较熟悉。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半夜到一个小村子里面投宿谁知道遇到征兵的故事。夜深人静,本来是一个安静的夜晚,可是突然有官兵来抓人,“老翁逾墙走,”一听到这个消息,家里年迈的老人立刻就翻墙出逃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来征兵的。没有办法了,家里的老妇只能自己出门去看。

官兵看到来的人是个年迈的妇人非常生气,就在那里斥责她,老妇没有办法,也只能哭哭啼啼地诉说着自己的艰苦。原来家里的男人已经全部被征走了,家里已经没人了,可是即便如此,官兵还是不肯放过她。家里只有一个刚刚生养过的媳妇,是断断不能出去的,没办法了,“请从吏夜归”,老妇只好请求官兵把自己带去。征兵已经到了如此悲惨的境遇。

那么在家中是这样,是不是到别的地方就没有这么悲惨了呢?可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却不是这样的。在《新安吏》中,诗人带着悲愤之情描写了更加悲惨的景象。旅行途中的人走在街道上面,可是突然遇到有人在那里查人,而且还是官兵。于是客人就问官兵,难道县城里面没有男丁了吗?“县小更无丁”?原来,壮男已经都被选走了,这次只能选中男了。

壮男可能看起来很强壮,还勉强可以被当做小兵,可是中男呢?都是十一二岁的小男孩,那么瘦弱,还没什么力气,怎么能上战呢?这难道不是去送死吗?然而,在那样战乱的年代,诗人也无可奈何。“送行勿泣血”,在这里诗人虽然说的是不要流泪,不要伤心,可是这样的景象怎么能不让人痛苦呢?就是在这个“勿”中,诗人的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潼关吏》是后面的一首诗,写的是士兵在战场的悲惨情景。征了这么多兵,都让他们干什么了呢?“筑城潼关道”,原来都在修补城墙。可是再看一下,城墙已经那么多了,为什么还要不停地修补呢?这不是劳民伤财吗?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只能“哀哉”了。

【伊秀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