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现在的白帝城仍是在历史上原地址的白帝城,只是经过了历史各时期的若干次修善,才保存完好至今。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 处于长江三峡之一的瞿塘峡口,现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长江水位上升,白帝城所处的白帝山已被江水四面包围成了一座岛屿了,现建有一座桥与北岸相连接。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由于公孙述非正统而系僭称,明正德七年(1512年)四川巡抚毁公孙述像,祀江神、土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明嘉靖二十年(1533年)又改祀刘备、诸葛亮像,名"正义祠",以后又添供关羽、张飞像,逐形成白帝庙内无白帝,而长祀蜀汉人物的格局
现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距奉节城东8公里,距重庆市区451公里。它背倚高峡,前临长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是三峡旅游线上久享盛名的景点。
白帝城的故事
在长江三峡的西端,瞿塘峡口,有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叫“白帝城”。“白帝城”得名于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公孙述。
公元二十五年,中国正处在改朝换代之际。西汉王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新的王朝还没有建立起来。地方军事将领公孙述割据西南,等待时局的变化。
传说有一天,公孙述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对他说:“你可以当皇帝十二年。”醒来后他感到非常奇异。第二天早晨,公孙述在庭园里散步的时候,看到园子的井里面冒出一股白气,象一条白龙一样腾空而起。公孙述以为这是他登基做皇帝的征兆。于是,公孙述举行仪式,自封为天子,号称白帝,将瞿塘峡口所建的城池命名为“白帝城”,派重兵把守。
公孙述的一个好朋友马援很有才能,他听说了这件事,特地从外地赶来投奔公孙述。没想到公孙述故意摆出皇帝的架子对等老朋友。他命令部下给马援赶制了一套布质的平民服装,然后,在盛大的皇家卫队和文武百官的朝拜声中,公孙述召见马援,封马援为侯爵,统率全国军队。与马援同来的宾客们大喜过望,都盼望能够留下来。但马援向大家解释说:“天下一团混乱,还没有决定谁能统一全国。公孙述不知道谦虚地欢迎有才干的人士,共同商讨国家的大政方针,反而只注重繁琐的小节,不过是一个巨大的玩偶罢了,这种人如何留得住英雄豪杰。”遂后坚决告别而去。
这时候,地处中原的刘秀已经在洛阳建立了全国性的东汉政权,他给公孙述写信,分析天下时势,劝公孙述投降。公孙述觉得自己身为皇帝,怎能投降,便断然拒绝了。公元三十七年,刘秀的军队大举进攻公孙述,公孙述死于乱军之中。
公孙述做了十二年皇帝,最后被人灭亡。前后算起来,公孙述统治西南达二十八年。由于在这二十八年中,西南地区比较安定,没有受到中原战火的影响。在当皇帝期间,公孙述还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为当地人民谋福利。所以,在公孙述战死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还在白帝城中修建了“白帝庙”。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白帝村。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唐代以前,白帝庙处增建了祭祀刘备的先主庙和祭祀诸葛亮的诸葛祠。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白帝村。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唐代以前,白帝庙处增建了祭祀刘备的先主庙和祭祀诸葛亮的诸葛祠。
李白诗中的“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当年因永王事件被贬,行至白帝城时,传来了赦免令,李白心情大好,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白帝城,这座古城一面靠山,三面靠水,在雄伟壮丽的夔门山水中。瞿塘峡是三峡的西口,水从长江上游流入三峡,水流踹急,两岸高山陡峭,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
三峡水利工程竣工后,水位抬高,白帝城四面环水,成为小岛,游船可达城中。
站在白帝城,可以看到红甲和白盐两座山,隔河相对,犹如雄伟的门户,俯视狭窄的河面,河流喘急,非常有意境,古代很多诗人都曾登白帝,游夔门,在这里留下了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的美誉。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公孙述占据蜀地,他在子阳山上筑城,因为子阳城内有一口井常年冒白气,宛如一条白龙,他便借此自称“白帝”,并将子阳城改为白帝城。
视之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白帝村1号社。
白帝城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地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西端入口。
白帝城拥有多座城门,发现的有东门、小北门、大北门、皇殿台瓮城门(桑閤门)、小西门、西门等。东、西城门靠近长江。白帝城筑造是在历代筑城基础上增补及修建而成,白帝城存在城套城、城压城的现象,南宋宋元战争山城则是城连城、城中城、城外城的防御体系,具有强烈的军事堡垒特征。
2006年5月25日,白帝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020年11月18日,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2022年1月,白帝城被列入重庆首批历史名园名单。
是的。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
在这里,苏轼留下了大约两百首古诗,李白也留下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还”这样精美的诗句。白帝城自古就有“夔门天下险”之称。夔门宽不到百米,两岸都是断崖峭壁,高达数百丈,左边为赤甲山,右边白盐山,一路奔腾咆哮的长江水到了夔门也变得温婉细腻了,滔滔江水成了一条细带状,蜿蜒前行,和连绵起伏的山峦组成了一幅壮丽璀璨的诗意山水画卷。
公元223年,三国蜀汉皇帝刘备兴兵伐吴失败退守白帝城,临终之际将国事、家事一并托付于诸葛亮,这便是三国史上最著名的“白帝城托孤”。白帝庙的托孤堂内,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生动地向游人们展现了三国历史上那悲壮的一幕。
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三国志》中记载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位于重庆奉节的夔州博物馆永安宫展示了大型彩塑刘备托孤以及托孤背后的故事。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白帝城属于奉节县,原来在四川省,现在属重庆市。奉节地处长江三峡的西首,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县城。奉节县城东几公里处的瞿塘峡口,一座秀丽的山峦上,高楼古亭,红墙碧瓦,掩映在一片浓荫之中,宛若仙山琼阁,那就是声名远播的白帝城(庙)。
白帝庙坐落在瞿塘峡口白帝山上。远远望去,绿树葱郁,楼台亭阁点缀其间。特别是朝霞如锦,白云出岫的时候,更有着仙山琼阁般的魅力。白帝庙内主要有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古建筑,有东碑林、西碑林、悬棺陈列室、文物陈列室、字画陈列室等参观游览点。在白帝城上东眺,长江两岸山峰高耸,绝壁如削,那就是三峡中最为险峻壮观的瞿塘峡。
奉节素有诗城的美誉,唐宋以来,诗人们把成千上万的诗篇撒向这片古老的土地。特别是李白的那首《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更使得白帝城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