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一、肝脏疾病 (1) 肝硬化 肝实质破坏后,引起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和再生结节出现。 CT表现: ① 大小:早期广泛脂肪变致肝增大,晚期肝缩小,肝左右叶大小比例失调,肝门和纵裂增宽。 ② 外形:结节突出使肝外缘凸凹不平,也使原为凹陷的内侧缘隆突。 ③ 密度:脂肪变时减低。局限性减低,有时难以同原发或继发癌病灶鉴别。 ④ 脾肿大是肝硬化重要的间接征象,但并非所有肝硬化均发生脾肿大。门脉高压时可见脾门附近出现粗大、迂曲血管影像。 ⑤ 腹水征:肝与腹壁间距离增大,出现水样密度带状影。 (2) 脂肪肝 大多数脂肪浸润广泛而均匀,少数为局限性,CT表现为肝密度减低,低于脾脏,严重者CT值为负值,因而使肝内血管显示为树枝状较高密度影。 (3) 肝肿瘤 CT对肝肿瘤检出率高,并可确定肿瘤的数目、大小以及范围,但有时定性诊断困难。 ① 肝囊肿 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球形低密度区,CT值与水近似。 ② 肝海棉状血管瘤 CT平扫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动态增强扫描可见病灶边缘结节状增强,并向中心逐渐扩展,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恢复原来的密度。该过程所需时间长短与病灶大小成正比。此特征性CT表现有利于定性诊断。 ③ 肝癌 原发性肝细胞癌为我国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小肝癌(3cm以下)、巨块型、多发结节型和弥漫型。CT扫描见大多数肝癌为低密度,但少数肝癌为等密度,CT不易发现。低密度灶为圆形、椭圆形、分叶形或不规则形。瘤内因坏死、液化等出现更低密度区,中间和边缘可见瘤结节。另外还应注意下列间接征象:肝外形有局限性隆突。肝门,胆囊、胰腺和胃移位。80%的肝癌伴发肝硬化。 肝转移癌常表现为肝内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区,其大小不一。增强可见瘤体增强或环形征。鉴别诊断需借助其他临床资料。 (4) 肝脓肿 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CT值因脓腔内容物成份不同而差别也大。如含气体,可见气液面,即可确定诊断。增强扫描以脓肿边缘呈环形征。 (5) 肝包虫病 为圆形或卵圆形病灶,边界清楚,壁薄,囊壁常有钙化,大囊之内可有多个子囊。 二、胆道疾病 (1) 黄疸 CT对黄疸患者的鉴别价值颇高,可以确定是否为梗阻性黄疸、梗阻的平面和梗阻的病因。 梗阻性黄疸表现为胆道系统扩张。 ① 肝内胆管扩张:肝内出现由肝门向肝内延伸的低密度树枝状影,无增强效应。 ② 肝总管和胆总管扩张:肝门或胰头出现卵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即为扩张胆总管的横断面,称之为环征。 ③ 胆囊增大。 梗阻平面的判定主要根据胆系扩张的范围。 ① 肝总管平面梗阻:仅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多缩小 ② 胰腺上段胆总管梗阻: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出现环征,胰头内不出现环征,胆囊可能增大 ③ 胰内段总胆管梗阻: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和胰头内出现环征,数个平面均见环征,胰头内不出现环征,胆囊可能增大 ④ 壶腹区梗阻:全部胆系扩张,在钩突平面可见到总胆管扩张影。 梗阻病因的判定必须综合分析梗阻的部位、有无肿块或结石及其他一些征象,再结合临床资料。梗阻的病因很多,一般为肿瘤,炎症和结石。不同平面好发病有所不同,故梗阻平面确定有助于病因分析。 (2) 胆石症 胆石CT值与钙含量成正比。 胆囊结石一般显示为胆囊内高密度,大小、形态不一。纯胆固醇结石,不显影。胆囊结石常伴发胆囊炎,见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和钙化。胆管结石,除显示结石本身外,还可见结石引起的胆管梗阻性扩张。 (3) 胆系肿瘤 胆囊癌表现为胆囊增大,囊壁不均匀增厚和密度不均,增强扫描显示高密度块影、胆管癌除显示癌瘤造成的胆系梗阻外,还可显示癌本身或肝门肿块。 三、胰腺疾病 胰腺为腹膜后脏器,是普通X线检出的难点。CT可显示胰腺及其周围结构,故诊断准确性高。 (1) 胰腺癌 直接征象为肿块或胰腺局部增大,等密度多见,少数为低密度。间接征象为胰管因肿瘤浸润和压迫所致远侧扩张,如主胰管和胆总管同时扩张,则显示双管征。如胰腺癌扩散,浸润周围脂肪层而致轮廓模糊。淋巴转移使胰腺及大血管周围淋巴结肿大。肝转移和腹膜后转移可引起腹水征。 (2)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肿大、变形和边缘模糊。慢性胰腺炎显示胰腺萎缩萎缩或增大、变形、钙化和假性囊肿。 四、肾脏疾病 (1) 肾囊肿 多发生在肾实质内,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边缘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CT值为6-18H。 (2) 肾细胞癌 CT表现肾实质内有密度不均匀的肿块,其中常见到钙斑。癌瘤转移至主动脉淋巴结时,CT易于显示。 (3) 肾盂癌 多为移行细胞癌,主要CT表现为肾盂内肿块,约50%的患者有肾盂积水。 五、肾上腺肿瘤 由肾上腺皮质和髓质衍生而来。CT可检出小至5mm肿块……肾上腺边缘平直和向外凸时要高度怀疑肿瘤存在。 六、其他 腹内其他器官,如膀胱、前列腺、女性内生殖器肿瘤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均可由CT检出确诊。 需要检查的人群:腹腔脏器病变、损伤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