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若以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以ΔC表示消费增量,以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C=ΔC/ΔY.
(2)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若以MP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以ΔS表示消费增量,以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S=ΔS/ΔY.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是,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为1,即MPC+MPS=1。选择ABD,MPC+MPS=1;MPS=1-MPC;MPC=1-MPS。
因为收入不是被用来消费,就是被用来储蓄,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和是1,即MPC+MPS=1。边际储蓄倾向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1,即0<MPS<1,不过,随着收入增加,边际储蓄倾向呈递增的趋势。
例如,有一个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000美元,并且他们打算把其中的400美元存到银行,那么其边际储蓄倾向就是MPS=400/1,000=0.4,即40%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减量与可支配收入增减量之比值,表示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它是与“边际储蓄倾向”相对应的概念。 由于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故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也恒为1。通过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知道不同时间内可支配收入如何在储蓄与消费之间分配,但是,却不知道收入水平的任何已知变动如何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
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则能观察到。
在凯恩斯看来,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只将收入中的较小比例部分用于消费支出,而将其较大比例用于储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着递减的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减量与可支配收入增减量之比值,表示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它是与“边际储蓄倾向”相对应的概念。由于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故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也恒为1。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α+βy, 式中,α为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整个公式的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①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
② 0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是,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为1,即MPC+MPS=1。选择ABD,MPC+MPS=1;MPS=1-MPC;MPC=1-MPS。
因为收入不是被用来消费,就是被用来储蓄,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和是1,即MPC+MPS=1。边际储蓄倾向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1,即0<MPS<1,不过,随着收入增加,边际储蓄倾向呈递增的趋势。
例如,有一个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000美元,并且他们打算把其中的400美元存到银行,那么其边际储蓄倾向就是MPS=400/1,000=0.4,即40%。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α+βy, 式中,α为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整个公式的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①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
② 0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也就是每变动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变动额,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ΔC是指消费的变动额,ΔY是收入的变动额)
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0.5/1)。
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不同,平均消费倾向是总消费与可支配总收人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为1,即MPC+MPS=1。
MPC + MPS = 1
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原理
凯恩斯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乘数原理,乘数原理的经济含义可以归结为,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总量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本身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变动的倍数。
比如最初投资为1000万元,边际消费倾向为2/3,通过一系列派生的购买过程,则会使总收入增加2倍,从而带来3000万元的效果。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的效果也越显著,总收入增长得也就越快,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它的大小取决于消费支出和再支出。
乘数原理(Multiplier principle)的公式:
一般地说,投资的增加和就业量的增加方向是一致的,假如每增加1000元投资可以增加100人就业,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3/4,那么乘数为4,结果增加1000元投资就将增加400人就业,透过乘数的作用,政府投资扩大就业的能力大大加强了。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乘数原理占有重要地位,它绝不只是一个“数学概念”。用凯恩斯的话来说:它是“整个就业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有了这一步,设消费倾向不变,则我们可以在总就业量、总所得与投资量之间,建立一个确切的关系”。也正是以此为桥梁,凯恩斯将其经济理论导向经济政策,并指导经济实践。
通俗的说:边际消费倾向就是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理论一点: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减量与可支配收入增减量之比值,表示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它是与“边际储蓄倾向”相对应的概念。由于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故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也恒为1。通过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知道不同时间内可支配收入如何在储蓄与消费之间分配,但是,却不知道收入水平的任何已知变动如何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则能观察到。在凯恩斯看来,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只将收入中的较小比例部分用于消费支出,而将其较大比例用于储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着递减的规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边际消费倾向
外文名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原理
MPC+MP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