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污粪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污粪发生率约12%,表现为有正常的排便和控制,但常有小量粪便和粪汁玷污内裤。这种污粪现象,很有可能伴随患儿的一生。
对于这种并发症的处理,需要做钡剂灌肠检查及直肠肛管测压等检查,并结合以往的手术记录和检查报告,了解宝宝肠道排空功能、肠道蠕动功能、肛管静止压、肛管自主收缩能力,来分析术后污粪的原因。
如果手术后不久即出现污粪,可能与术后短期内肛门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手术的影响有关,多于数月后逐渐恢复。但大多数情况下,通过术后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过程、饮食调节、排便习惯训练等措施,污粪现象可能会有明显改观并最终消失。
但如果污粪现象持续存在并有时候有加重的倾向,则有些情况还是需要医生处理,需要做进一步全面检查,包括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以期明确原因,并根据病因做出进一步处理决定,甚至需要再次手术处理,那么将会十分复杂。
当然,手术并不是解决污粪问题唯一的办法,况且手术本身还可能带来其他并发症或是后遗症,手术本身效果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二次手术需要非常慎重。因此,如果污粪不是很严重,处理原则就是能不手术尽量不做手术。
巨结肠的分类
( l )先天性巨结肠
最常见,占新生儿胃肠畸形的第2 位,每2 000 - 5 000 名出生的婴儿中就有l 例得病。男婴较女婴为多,男女之比为3 ? 4 : 1 ,且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肠壁神经丛中的神经节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异常,造成肠壁神经节细胞完全缺乏或减少。90 %以上病变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远端部分。
病变的肠段经常处于痉挛状态,管腔狭窄,粪便不能通过病变的肠段或通过困难而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大量积聚在上段结肠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肠管狭窄段的上方因粪便的积聚而变得肥厚、粗大,这就形成了先天性巨结肠。但真正的病变是在狭窄段的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