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文化起源是非常早的,这就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很多故事流传至今已经融入生活中。就像吃粽子这件事也是有渊源的,古老的中华人民充满智慧,不仅创造了这么美味的食物让我们品尝,而且赋予了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与其匹配让我们回味无穷。据历史记载,粽子是很早之前就有的,但是那时候并不叫粽子,而是名为“角黍”。
这是在东晋范注的《祠制》里面讲到的,文言文里面,“黍”代表粮食,也就是我们常食用的米。而角状的米当然就是粽子了。但是在那个时候,粽子并不是用来吃的,主要用途是祭祀,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古代人信奉神灵并且敬畏,所以经常有祭祀仪式,而粽子就是祭祀食品。
上述的这种说法是在历史的注解里面找到的,而民间传说最广的当然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纪念屈原”。但是你可知道其中的渊源和曲折呢?据说,屈原本来是一位受到君王其中的大臣,怀有一腔热血,但是因为他的直言不讳和刚正不阿得罪了很多贵族群体的利益,所以就有人联起伙来陷害他。
于是,在第二代君王即位后,就下命令要流放屈原到非常偏远苦寒之地。而正直的屈原哪里能受得了此等羞辱,一怒之下,屈原投入了国家的一条母亲河汨罗江。后代的民众为了纪念和追悼这位爱国英雄就留下了往河里投放粽子的习俗。
那么民众们为什么要投放粽子而不是别的食物呢?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典故,据说,当时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梦里梦到了屈大夫说自己在汨罗江里面奄奄一息、饥寒交迫。古代人民是非常迷信的,于是他们想办法往江里面投放食物。
但是第二天,老者又梦到屈原,说是投放的食物都被江水里面的河鱼和虾蟹吃掉了。于是大家又想到了新的办法,用竹叶把饭团包起来,就可以避免鱼虾蟹的破坏了。
还有另一个版本是,在大白天一位大夫在街上看到屈原显灵喊冤,于是人民们都痛心疾首,感觉苍天显灵。他们决定往河里投放食物去祭祀供奉屈原的神灵,可是汨罗江里面是有一条大的蛟龙的。
据说蛟龙害怕晒干的竹叶和五色西线,于是人们纷纷用竹叶和五色丝线包裹蒸好的饭团也就是粽子投入江中,这样蛟龙就不会伤害屈原的身体,也不会争夺投放的食物了。但是也有历史说是人们是为了喂饱蛟龙避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才产生了粽子这一食物。
但是,历史就真的如此吗?据山西考古学家说,古时三晋先民有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叫做台骀,他治水的时候甚至比大禹要早。传说,当时台骀奔波南北,分散汾水,为了治好水患之灾,他决定要把水引到黄河。可是导水到了灵石山头被阻,台骀就带领人民挖开灵石山头,开山工程艰难困苦,人们日夜不停地在施工还是遥遥无期,于是被迫衣食住行都安排在山上。
而家里的人们为了保证准备的食物可以按时送到工地,不影响壮丁们的饮食保障,想出了用水送食的办法。他们用竹桶和竹叶等包裹着煮熟的食物,用木筏把食物送给下游的工人们。
后来山头终于被挪开,人们因为水灾各地迁徙,于是这种食物便随着人员的流动广为传播至全国各地。现在,山西人民祭奠台骀时都会带上粽子。不仅如此,大家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这已经成为一种节日风俗。【伊秀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